中國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有哪些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有哪些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于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2.看病心里舒暢。
導讀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于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2.看病心里舒暢。
孩子上得起學。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于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2.看病心里舒暢。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3.支起“保護傘”。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后幾年里,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后,企業不得集中將富余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3.居者有其屋。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4.老有所養。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占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內容拓展:中國經濟的兩條基本線索:一條線索是獨特的要素組合優勢。中國的經濟增長,依托于一系列基本要素的組合:世界上最大的潛在或現實的市場;大量的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勞動力的存在和流動,使勞動力成本被壓到較低水平,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價格也被控制在相當低水平;較為完整的工業基礎體系和逐步完善的產業配套條件;勤勞、節儉、進取的民族傳統和文化;尤其是穩定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在國際范圍內,這些要素條件在一個國家同時出現是少見的,就規模而言,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另一條線索是消費結構升級帶動主導產業,主導產業帶動經濟的快速增長。從產業角度看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主導產業的出現和帶動,而這些主導產業是由市場需求,最終是由消費結構升級帶動的。上世紀80年代,主導產業是輕工、紡織等。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后,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直接原因是出現了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新一代家電產品、房地產、股票等一批新的主導產業,90年代末經濟乏力,2002年下半年經濟形勢又出現變化。起先導作用的是住宅、汽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子通訊等行業,從而拉動了一批中間投資品性質的產業和基礎行業的增長。把這兩條線索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看到經濟模式的基本架構。第一條線索是從空間上觀察的,可以看到多種經濟增長所需要的基本要素;第二條線索是從時間上觀察的,可以看到主導產業的依次出現。把這兩條線索結合起來看,消費結構升級產生巨大需求,多種基本要素的組合形成供給,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主導產業的依次出現和更替,拉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變化有哪些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于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2.看病心里舒暢。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