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在右髂窩內續于盲腸,在第3骶椎平面連接直腸。結腸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4部,大部分固定于腹后壁,結腸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將小腸包圍在內。結腸的直徑自其起端6cm,逐漸遞減為乙狀結腸末端的2.5cm,這是結腸腸腔最狹細的部位。 結腸(colon) 觀察標本結腸橫切片(H.E染色) 肉眼觀察腸壁的粘膜染紫色,向外依次為粘膜下層,肌層及外膜。粘膜和部分粘膜下層向腸腔內的突起為半環形皺襞的斷面,肌層局部的膨大為結腸帶.低倍和高倍觀察。 (1)粘膜:無絨毛和環形皺襞.由內向外分為三層. ①上皮:為單層柱狀上皮,含較多的杯狀細胞. ②固有層:含大量腸腺和較多淋巴組織.腸腺為單管狀腺,開口在粘膜表面.細胞組成與上皮相同,無潘氏細胞. ③粘膜肌層:為內環形,外縱行兩層平滑肌. (2)粘膜下層:疏松結締組織,含較大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及脂肪細胞,無腸腺. (3)肌層:為內環形和外縱行兩層平滑肌.外縱肌在局部增厚形成結腸帶.可見幾條結腸帶 (4)外膜:為纖維膜或漿膜. 結腸 結腸長約130cm,約為小腸的四分之一。結腸比小腸短而粗,盲腸直徑7.5cm,向遠側逐漸變小,乙狀結腸末端直徑只有2.5cm。 結腸的解剖特點有三: ①結腸帶:為腸壁縱肌纖維形成的3條狹窄的縱行帶。結腸帶在盲腸、升結腸及橫結腸較為清楚,從降結腸至乙狀結腸逐漸不明顯。 ②結腸袋:由于結腸帶比附著的結腸短六分之一,因而結腸壁縮成了許多囊狀袋,稱結腸袋。 ③腸脂垂:由腸壁粘膜下的脂肪組織集聚而成。在結腸壁上,尤其是在結腸帶附近有多數腸脂垂,在乙狀結腸較多并有蒂。腸脂垂的外面為腹膜所包裹,有時內含脂肪量過多,可發生扭轉,甚或陷入腸內,引起腸套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