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長堤即廈門大橋,跨碧海,萬年艱險變通途。海堤全長2212米,接連高崎與集美,故稱高集海堤。1953年動工到1955年10月建成,只花二年多的時間,并在高崎一頭建觀堤亭,亭上有朱德委員長親筆題寫的“移山填海”四個大字。周圍滿栽桉樹、合歡、相思樹,枝葉隨風婀娜,贈給行人一片清涼的盛意。1955年10月,廈門人民又動工興建了集美-杏林海堤,全長2820米,把面積5.2平方千米的杏林灣,變成了一個人工湖。這兩條海堤總長5032米,統稱“廈門海堤”,雅稱“十里長堤”。隨著海峽西岸鷺島的經濟騰飛,跨海5、3公里沿海高速鐵路杏林公鐵大橋修建萬名民工進場日夜施工,集美進島公路大橋維修進島車輛改由海堤進島,海堤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