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401105552.jpg)
Intel這次的第11代酷睿處理器里面有個比較特殊的型號——Tiger Lake-H35,這型號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它其實是近些年來游戲本的市場細分所誕生的產物。因為現在玩家對游戲本有著不同的需求,有的人喜歡又大又重但高規格的高性能游戲本,也有人喜歡體積小、便攜的輕薄型游戲本,只提供足夠游戲流暢運行的性能即可。各種游戲本有各自的性能與功耗需求,以往一些游戲本為了追求輕薄直接用了U系列的低電壓處理器,但U系列處理器即使拉到cTPD上限的28W性能也是有限的,為對應市場的需求就有了現在的Tiger Lake-H35。最新發布的Tiger Lake-H處理器是能做到8核16線程的,而Tiger Lake-H35核心數量減半,只有4核8線程,但TPD從45W降低到35W,這樣能降低筆記本的散熱需求,讓游戲本可變得更為輕薄,能在16mm的筆記本電腦上做到發燒級的游戲體驗。而且核心數量少有個好處就是在同樣功耗下能達到更高的頻率,Tiger Lake-H35的最高睿頻能達到5GHz,低頻8核與高頻4核相比多線程性能可能會強很多,問題大多數游戲追求的是強勁的單線程性能,在功耗受限的情況下高頻4核其實是游戲本更佳的選擇。Tiger Lake-H35采用10nm SuperFin工藝制造,和Tiger Lake-U一樣CPU和PCH封裝在同一塊PCB上以節約空間,CPU的單性能性能與第十代Comet Lake-H系列處理器相比單線程性能提升了15%,與15W的Tiger Lake-U相比則提升了9%,多線程性能比Tiger Lake-U提升了超過40%。核顯采用最新的Xe架構,最多96組EU。與Tiger Lake-U一樣,Tiger Lake-H35支持PCI-E 4.0,雖然只有4條通道,但PCI-E 4.0 x4的帶寬其實等于PCI-E 3.0 x8的,足夠顯卡使用了,并且支持可調整大小的BAR,能訪問全部的顯存,就等NVIDIA放出對應的驅動了。CPU內整合Thunderbolt 4控制器,向下兼容USB4,最多4個Thunderbolt 4/USB4,可提供更高速的連接速度,提供強勁的擴展能力,內存方面依然是最高3200MHz的DDR4或者4266MHz的LPDDR4/x。我們的測試平臺:戴爾靈越14那么Tiger Lake-H35的性能到底怎么樣?玩游戲與對手競品相比有什么優勢?今天我們就要測試一下,用來對比測試的兩臺筆記本都是戴爾的靈越14,一臺是5410一臺是5415,前者搭載酷睿i5-11300H處理器,后者搭載銳龍5 5500U處理器,兩者均使用DDR4-3200 8GB*2內存,配512GB的鎧俠BG4 NVMe SSD,兩者除了CPU外規格幾乎是一樣的。靈越14 5410用的是Intel酷睿i5-11300H處理器,4核8線程,基礎頻率2.6GHz,最大加速頻率4.4GHz,L3緩存8MB,配備Intel Iris Xe核顯,擁有80組EU共640個流處理器,核顯的最大加速頻率1.3GHz,CPU的PL2功耗是51W,PL1由于動態調節2.0技術的關系其實是變動的,大概會在25W到20W之間跳動,與35W差得有點遠,所以它其實與Tiger Lake-U更為接近。靈越14 5415用的是AMD銳龍5 5500U處理器,6核12線程,是Zen 2架構的,8MB L3緩存,基礎頻率2.1GHz,最大加速頻率4.05GHz,采用Vega架構的核顯,擁有7組CU單元,448個流處理器,GPU最高頻率能到1.8GHz,功耗在15W到35W之間浮動,兩顆處理器的功耗設置其實是比較接近的。基準3D性能測試從3DMark的測試來看酷睿i5-11300H所配的Iris Xe核顯性能上是要比銳龍5 5500U所配的Vega核顯更強的,3個不同的測試里面顯卡分數大概要領先6%到10%左右,畢竟Xe是Intel這些年來性能提升最大的圖形架構,他們還準備用來做獨顯呢。CPU性能方面,Tiger Lake所配的Willow Cove單對單的話是肯定比Zen 2更強的,但對手有6個,這邊只有4個,而在3DMark的CPU測試是看多線程性能的,酷睿i5-11300H的單線程優勢發揮不出來,所以CPU得分是要落后的。3DMark總分里面顯卡得分占的比重比CPU大得多,畢竟實際游戲里面就是這樣的,瓶頸通常都出現在GPU身上,CPU雖然也會對幀數有影響但相對來說要比重要少很多,所以酷睿i5-11300H的3DMark總分還是要比銳龍5 5500U更強的。實際游戲測試近些年來核顯性能逐步提升,用核顯在1080p分辨率下玩游戲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這次游戲測試就全部在1080p分辨率下進行,考慮到這種輕薄本的實際使用場景,測試的六款游戲均是網游,當然了核顯的性能還不能滿足全部游戲都開啟最高畫質并流暢運行,這得看游戲的性能需求,測試的游戲中只有《英雄聯盟》和《CS:GO》開啟了最高畫質,其他的具體設置請看 下面的圖表。實際游戲表現酷睿i5-11300H還是要比銳龍5 5500U更強的,測試的六款游戲里面有五款都有不同程度的優勢,《APEX》里領先幅度更是達到了30%之多,《DOTA2》里幀數雖然要低一點,但2fps的差距實際玩起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這六款游戲中,酷睿i5-11300H能讓當中三款平均幀數高于60fps,有兩款幀數在50fps以上,足夠流暢運行,《APEX》雖然只有42fps,但流暢度還是可以的,如果想換取更高幀數的話就只能降低分辨率了。酷睿i5-11300H之所以能夠戰勝銳龍5 5500U,它所整合的Xe核顯功勞是最大的,占據CPU芯片大量面積的Xe GPU提供了強勁的3D性能,為此CPU的核心數量也從8個減少到4個,不過對于大多數游戲來說,4核8線程是完全可以滿足它們的需求的,而且CPU核心數量少的好處就是可以更好地控制發熱,從而提高CPU的頻率,特別是單核的頻率,對于絕大多數游戲來說,CPU的單線程性能遠比多線程性能更重要。總結:Tiger Lake-H35比對手更適合游戲Tiger Lake-H35確實是一款比較特殊的產品,把它看作功率提升版的Tiger Lake-U其實也沒啥問題,面向的就是那些不滿足超低功耗處理器的性能,但又不需要45W標壓處理器那么強性能的用戶,是筆記本市場逐步細分所誕生的產物。Tiger Lake-H35主打的是游戲性能,雖然目前CPU的發展趨勢是向多核發展,但對于游戲來說提升主頻的收益其實比多核更大,對于桌面處理器來說同時提升主頻和核心數量問題不是那么大,畢竟功耗冗余很多,但對于功耗嚴格受控的移動處理器來說這就得做取舍了,H35就選擇了用高頻4核,而且配了一個性能較高的核顯,實踐證明這確實比對手的6核處理器提供更強的游戲性能,部分游戲里面幀數甚至可以領先30%。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手頭上這臺靈越14并沒有發揮出酷睿i5-11300H的全部實力,由于散熱設計的關系,CPU穩定功率只有20~25W左右,并不比對比的銳龍5 5500U高出多少,性能其實更接近Tiger Lake-U,那些散熱性能更好,并且搭配獨顯的輕薄游戲本才能發揮出Tiger Lake-H35的全部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