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把氣體變成液體?
怎么才能把氣體變成液體?
低溫獲得與氣體液化密切相關。18世紀末,荷蘭科學家范·馬魯姆首次通過高壓壓縮法將氨液化。1823年,法拉第在研究氯化物性質時,發現玻璃管冷端出現液滴,經研究確認為液態氯,其液化溫度為-34.6℃。1826年,法拉第將冷端浸入冷卻劑中,陸續液化了多種氣體。這些技術為現代制冷技術奠定了基礎,如冰箱和空調系統主要采用蒸汽壓縮節流制冷,通過氣體或液體壓縮為高壓狀態,放熱后膨脹為低壓狀態,產生制冷效果,可達到-150℃至-80℃的低溫。
導讀低溫獲得與氣體液化密切相關。18世紀末,荷蘭科學家范·馬魯姆首次通過高壓壓縮法將氨液化。1823年,法拉第在研究氯化物性質時,發現玻璃管冷端出現液滴,經研究確認為液態氯,其液化溫度為-34.6℃。1826年,法拉第將冷端浸入冷卻劑中,陸續液化了多種氣體。這些技術為現代制冷技術奠定了基礎,如冰箱和空調系統主要采用蒸汽壓縮節流制冷,通過氣體或液體壓縮為高壓狀態,放熱后膨脹為低壓狀態,產生制冷效果,可達到-150℃至-80℃的低溫。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400828052.jpg)
要將氣體轉化為液體,關鍵在于降低其溫度。低于特定溫度,氣體分子間的吸引力足以克服其動能,從而形成液體。自然界中,熱量不會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因此要獲得低于環境溫度的條件,必須借助人工手段。低溫獲得與氣體液化密切相關。18世紀末,荷蘭科學家范·馬魯姆首次通過高壓壓縮法將氨液化。1823年,法拉第在研究氯化物性質時,發現玻璃管冷端出現液滴,經研究確認為液態氯,其液化溫度為-34.6℃。1826年,法拉第將冷端浸入冷卻劑中,陸續液化了多種氣體。這些技術為現代制冷技術奠定了基礎,如冰箱和空調系統主要采用蒸汽壓縮節流制冷,通過氣體或液體壓縮為高壓狀態,放熱后膨脹為低壓狀態,產生制冷效果,可達到-150℃至-80℃的低溫。然而,氧、氮、氫等氣體在隨后幾十年中似乎無法液化,許多科學家認為它們是“永久氣體”。實際上,這些氣體并非無法液化。1877年,氧實現了液化,6年后除氫和氦外的所有“永久氣體”均被液化。1892年,英國人杜瓦發明了低溫恒溫器杜瓦瓶,并于1898年液化氫,溫度達到20.4開爾文,隨后通過移除氫表面蒸氣實現固化,溫度降至12開爾文。至此,只剩下最后一種“永久氣體”氦未被液化。氫的液化為氦的液化提供了條件。低溫獲得通常采用液體蒸發和節流膨脹。要獲得更低溫度,往往需要多級復疊系統,這在理論上可行,但在實踐中面臨諸多技術難題。設計者需考慮各種物理問題及解決這些問題所需的技術裝備,許多儀器需自行制造,甚至電力供應也需自給自足。荷蘭萊頓大學的物理學家昂內斯投入大量精力改進實驗室設備,在1908年通過壓縮氮氣節流預冷氫、氫壓縮節流預冷氦,最終采用壓縮節流法成功液化氦,獲得4.2開爾文的低溫。至此,自然界所有氣體均已被液化。
怎么才能把氣體變成液體?
低溫獲得與氣體液化密切相關。18世紀末,荷蘭科學家范·馬魯姆首次通過高壓壓縮法將氨液化。1823年,法拉第在研究氯化物性質時,發現玻璃管冷端出現液滴,經研究確認為液態氯,其液化溫度為-34.6℃。1826年,法拉第將冷端浸入冷卻劑中,陸續液化了多種氣體。這些技術為現代制冷技術奠定了基礎,如冰箱和空調系統主要采用蒸汽壓縮節流制冷,通過氣體或液體壓縮為高壓狀態,放熱后膨脹為低壓狀態,產生制冷效果,可達到-150℃至-80℃的低溫。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