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400511452.jpg)
旗袍在中國人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起源于17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中國,最早是一種長而寬松的女裝。到了20世紀20年代,在上海興起了一種新式的旗袍,它經過改良,變得更為貼身,并迅速受到女演員和知識女性的喜愛,成為了女性溫柔和優雅的象征。然而,隨著價格更低的量產服裝的出現,旗袍的獨特魅力逐漸減弱。在臺北的一個安靜作坊里,三位年輕女子在一位有著幾十年制作經典旗袍經驗的裁縫師傅的指導下,認真地進行縫紉和熨燙工作。74歲的林錦德是臺灣為數不多的仍然專門制作這種高領、緊身服裝的手藝人之一。這種服裝曾經是許多婦女日常穿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他的作坊里,掛滿了各式各樣的女裝,從精致的長款繡花紅色真絲旗袍,到采用更耐穿的布料制作的短款裙裝,應有盡有。隨著定制的旗袍被認為是日益不切實際且價格不菲,人們現在主要在婚禮和特殊場合穿著它們。林錦德擔心自己的技藝無人傳承,因此招募學徒以傳授自己的手藝。37歲的洪楚祖是他的三個學徒之一,她穿著自己制作的及膝藍色花旗袍說:“師傅很有耐心。我們是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學習的,一針一針地慢慢掌握。”洪楚祖表示,她覺得旗袍非常美麗,是在生完孩子后辭去護士工作來學習裁縫的。她計劃開一家自己的裁縫店,銷售根據現代生活需求改良的手工旗袍。林錦德臉上常常掛著微笑,身穿老式的吊帶褲,他希望自己的努力不會白費,表示:“我會盡我所能把技術傳授給我的徒弟們,希望她們將來能夠獨當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