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大爆炸理論”由伽莫夫于1946年提出,是現代宇宙學中最主要的一種理論。相比其他宇宙模型,它能解釋更多觀測事實。該理論認為,宇宙經歷了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大規模爆發。在這個過程中,宇宙體系從一個平衡狀態開始,物質密度從高到低演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早期溫度極高,達到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大,整個宇宙體系處于平衡狀態。此時,宇宙內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隨著體系的不斷膨脹,溫度迅速下降。當溫度降至約10億度時,中子開始失去穩定,要么發生衰變,要么與質子結合形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的形成便由此開始。
導讀“大爆炸理論”由伽莫夫于1946年提出,是現代宇宙學中最主要的一種理論。相比其他宇宙模型,它能解釋更多觀測事實。該理論認為,宇宙經歷了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大規模爆發。在這個過程中,宇宙體系從一個平衡狀態開始,物質密度從高到低演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早期溫度極高,達到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大,整個宇宙體系處于平衡狀態。此時,宇宙內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隨著體系的不斷膨脹,溫度迅速下降。當溫度降至約10億度時,中子開始失去穩定,要么發生衰變,要么與質子結合形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的形成便由此開始。
現代科學家相信宇宙大約在150億年前由一次大爆炸開始形成。在大爆炸發生前,所有物質和能量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極熱、極密的狀態。隨后,大爆炸發生了,物質四散,宇宙空間開始膨脹,溫度隨之下降。在此過程中,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逐漸形成?!按蟊ɡ碚摗庇少つ蛴?946年提出,是現代宇宙學中最主要的一種理論。相比其他宇宙模型,它能解釋更多觀測事實。該理論認為,宇宙經歷了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大規模爆發。在這個過程中,宇宙體系從一個平衡狀態開始,物質密度從高到低演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早期溫度極高,達到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大,整個宇宙體系處于平衡狀態。此時,宇宙內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隨著體系的不斷膨脹,溫度迅速下降。當溫度降至約10億度時,中子開始失去穩定,要么發生衰變,要么與質子結合形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的形成便由此開始。當溫度降至約100萬度時,早期化學元素形成的過程結束。此時,宇宙間的物質主要是質子、電子、光子和一些較輕的原子核。當溫度進一步降至幾千度時,輻射減弱,宇宙間主要由氣態物質組成。這些氣體逐漸凝聚成氣云,進一步形成各種恒星體系,最終構成了我們今天所見的宇宙。詳情
宇宙是怎么形成的?
“大爆炸理論”由伽莫夫于1946年提出,是現代宇宙學中最主要的一種理論。相比其他宇宙模型,它能解釋更多觀測事實。該理論認為,宇宙經歷了從熱到冷、從密到稀的過程,如同一次大規模爆發。在這個過程中,宇宙體系從一個平衡狀態開始,物質密度從高到低演化。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早期溫度極高,達到100億度以上。物質密度大,整個宇宙體系處于平衡狀態。此時,宇宙內只有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隨著體系的不斷膨脹,溫度迅速下降。當溫度降至約10億度時,中子開始失去穩定,要么發生衰變,要么與質子結合形成重氫、氦等元素,化學元素的形成便由此開始。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