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昆舞?
什么是昆舞?
一、昆舞理論成因的思想依據。昆舞承載著的是歷代儒家提倡的“仁”、“義”、“和”、“合”的人道思想。從古典舞圓和曲的內在需求出發,以周而復始的縝密的太極圓周模式來彰顯出“和”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見,儒家的“天人合一”、中、正、圓、融理念,大體上形成了創立昆舞的思想依據。由統領思想的“和”而化作身體的“形”,進而體現出至高境界的“道”,以期完成物質性的動作元素與精神性的哲學理念兩者間在美學意義上的集中展現。
導讀一、昆舞理論成因的思想依據。昆舞承載著的是歷代儒家提倡的“仁”、“義”、“和”、“合”的人道思想。從古典舞圓和曲的內在需求出發,以周而復始的縝密的太極圓周模式來彰顯出“和”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見,儒家的“天人合一”、中、正、圓、融理念,大體上形成了創立昆舞的思想依據。由統領思想的“和”而化作身體的“形”,進而體現出至高境界的“道”,以期完成物質性的動作元素與精神性的哲學理念兩者間在美學意義上的集中展現。
歷史悠久的昆曲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藝術中的瑰寶。與詩歌、辭賦、樂舞、古曲交融匯合,富有詩畫的雅韻。其劇目豐富多彩,文辭典雅華美,曲調婉約清麗,表演情真意切。蘇州市歌舞團一級編導馬家欽女士勵精圖治,歷時三年,努力學習和研究昆曲,從中汲取藝術營養,巧妙地從中提煉出舞蹈元素并加以衍化、開拓,創新出了一個新的古典舞種--昆舞,繼承并拓展了昆曲藝術的精粹,創造性地開辟了中國古典舞嶄新的篇章。一、昆舞理論成因的思想依據昆舞承載著的是歷代儒家提倡的“仁”、“義”、“和”、“合”的人道思想。從古典舞圓和曲的內在需求出發,以周而復始的縝密的太極圓周模式來彰顯出“和”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見,儒家的“天人合一”、中、正、圓、融理念,大體上形成了創立昆舞的思想依據。由統領思想的“和”而化作身體的“形”,進而體現出至高境界的“道”,以期完成物質性的動作元素與精神性的哲學理念兩者間在美學意義上的集中展現。辯證唯物論的哲學觀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倘用這一樸素的哲學命題來分析昆舞的“意念先行論”--即“一種用意念引領而行的舞蹈”,亦仍需緊密依靠身體的內外功結合,憑借并輔以“27點位作為昆舞的運動空間,始終貫穿于整體的律動之中”,其引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性的身體,借以呈現出“和”觀念的人文特性,在本質上乃歸結為辯證唯物史觀這一哲學范疇。二、昆舞獨特的東方藝術審美特征以昆曲為基調,尊崇舞蹈韻律的音樂再創造與中國古典舞圓曲動律在表現形式上的水乳交融,源于意,展于形;動于情,生于貌。意韻清醇,圓融和合,體現了中國古典美學思想與現代人文精神的雙重構建。以其江南悠久的吳文化為創作底蘊、南昆為基調的獨具東方藝術審美特質的舞蹈表演,由于創作上的排他性,構成了昆舞清淡、高雅、精致、唯美的內在特點。重溫一番舞蹈詩《昆韻》的四個舞段,為抒表其東方情韻,遂做詩文數首,以饗讀者:“吟蘭”--徜徉詩卷弄清影,飛蝶起舞繞蘭花;飄逸柔美疑仙境,輕盈圓順在人間。“喜扇”--絲竹雅樂傳古調,鳥語花香任逍遙;二月春光飛鳥鵲,一扇清風過江橋。“花夢”--裊裊伊人舒長袖,巍巍昆山訴衷腸;回眸一笑生百媚,舉手投足盡窈窕。矜持難掩芳心動,含蓄方覺嫵媚情;夢醒夢癡覓佳境,花開花落沁芬芳。三、昆舞賦予當代的美學意義昆舞表演藝術是當代人以傳承古典文化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并以現代審美理念進行的繼承和發展,是對古典舞蹈的闡釋與再造,其內在的文化價值和美學意義有三:1.作為中國古典舞新的舞蹈體系,昆舞對中國古典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拓與充實具有積極的創新意義。2.昆舞既承載著東方藝術的審美特征和古典美學的審美價值,又富于和西方文化及其美學價值在相對鼎盛時期的比較學價值。3.昆舞體現了中國傳統審美文化的藝術精神,具有對當代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實施優秀的古典文化熏陶以及美育教學的現實意義。如今,在舞界繼承、弘揚吳曉邦“為人民而舞”藝術思想的今天,在國家大力提倡建設和諧文化的新時期,我們殷切希望昆舞藝術這顆民族瑰寶,在編導和藝術家們的辛勤耕耘下,在政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繼續提煉和充實作為昆舞動律基礎的多樣性元素,進一步挖掘和拓展特有的東方藝術審美特征,不斷豐富和完善昆舞的藝術表現形式,力求創作出膾炙人口的新劇目,使中國悠久的傳統藝術逐步發揚光大。
什么是昆舞?
一、昆舞理論成因的思想依據。昆舞承載著的是歷代儒家提倡的“仁”、“義”、“和”、“合”的人道思想。從古典舞圓和曲的內在需求出發,以周而復始的縝密的太極圓周模式來彰顯出“和”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見,儒家的“天人合一”、中、正、圓、融理念,大體上形成了創立昆舞的思想依據。由統領思想的“和”而化作身體的“形”,進而體現出至高境界的“道”,以期完成物質性的動作元素與精神性的哲學理念兩者間在美學意義上的集中展現。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