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堿中和滴定中,盛裝標準液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用標準液潤洗,如果直接用酸滴堿,導致待測液濃度
酸堿中和滴定中,盛裝標準液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用標準液潤洗,如果直接用酸滴堿,導致待測液濃度
設酸溶液的原始濃度為C2,未潤洗時實際濃度降為C3,根據稀釋原理,C3 = C2 - ΔC2,其中ΔC2為因水稀釋而減少的濃度。以1:1反應為例,假設滴定時消耗的酸體積為V3,此時的標準溶液濃度為C3,因此有C3×V3 = C1×V1,其中C1為待測堿溶液的濃度,V1為待測堿溶液的體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計算堿溶液濃度時依據的是C2×V3 = C×V1,這里的C為計算得到的堿濃度。由于V3 >;V2,即實際消耗的酸體積增多,因此C >;C1,即C = C1 + ΔC1。這意味著待測堿溶液的濃度被高估了。為確保實驗準確性,應確保滴定管在使用前用標準溶液潤洗,以避免因稀釋導致的濃度偏差。如果滴定時未使用標準液潤洗,應當修正計算公式以反映實際濃度變化,以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
導讀設酸溶液的原始濃度為C2,未潤洗時實際濃度降為C3,根據稀釋原理,C3 = C2 - ΔC2,其中ΔC2為因水稀釋而減少的濃度。以1:1反應為例,假設滴定時消耗的酸體積為V3,此時的標準溶液濃度為C3,因此有C3×V3 = C1×V1,其中C1為待測堿溶液的濃度,V1為待測堿溶液的體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計算堿溶液濃度時依據的是C2×V3 = C×V1,這里的C為計算得到的堿濃度。由于V3 >;V2,即實際消耗的酸體積增多,因此C >;C1,即C = C1 + ΔC1。這意味著待測堿溶液的濃度被高估了。為確保實驗準確性,應確保滴定管在使用前用標準溶液潤洗,以避免因稀釋導致的濃度偏差。如果滴定時未使用標準液潤洗,應當修正計算公式以反映實際濃度變化,以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
在酸堿中和滴定實驗中,如果盛裝標準酸溶液的滴定管在使用前僅用蒸餾水洗滌而未用標準液潤洗,直接加入標準酸溶液進行滴定,會導致測量結果出現偏差。具體來說,如果酸是標準溶液而堿是待測溶液,未潤洗操作將使滴定管內的酸溶液濃度降低。設酸溶液的原始濃度為C2,未潤洗時實際濃度降為C3,根據稀釋原理,C3 = C2 - ΔC2,其中ΔC2為因水稀釋而減少的濃度。以1:1反應為例,假設滴定時消耗的酸體積為V3,此時的標準溶液濃度為C3,因此有C3×V3 = C1×V1,其中C1為待測堿溶液的濃度,V1為待測堿溶液的體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計算堿溶液濃度時依據的是C2×V3 = C×V1,這里的C為計算得到的堿濃度。由于V3 > V2,即實際消耗的酸體積增多,因此C > C1,即C = C1 + ΔC1。這意味著待測堿溶液的濃度被高估了。為確保實驗準確性,應確保滴定管在使用前用標準溶液潤洗,以避免因稀釋導致的濃度偏差。如果滴定時未使用標準液潤洗,應當修正計算公式以反映實際濃度變化,以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此外,若情況反轉,即酸為待測溶液,堿為標準溶液,且滴定管未用堿潤洗,則同樣會因稀釋作用導致測定結果偏高。因此,確定標準溶液和待測溶液的身份至關重要,以避免測量偏差。
酸堿中和滴定中,盛裝標準液的滴定管用蒸餾水洗滌后未用標準液潤洗,如果直接用酸滴堿,導致待測液濃度
設酸溶液的原始濃度為C2,未潤洗時實際濃度降為C3,根據稀釋原理,C3 = C2 - ΔC2,其中ΔC2為因水稀釋而減少的濃度。以1:1反應為例,假設滴定時消耗的酸體積為V3,此時的標準溶液濃度為C3,因此有C3×V3 = C1×V1,其中C1為待測堿溶液的濃度,V1為待測堿溶液的體積。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我們計算堿溶液濃度時依據的是C2×V3 = C×V1,這里的C為計算得到的堿濃度。由于V3 >;V2,即實際消耗的酸體積增多,因此C >;C1,即C = C1 + ΔC1。這意味著待測堿溶液的濃度被高估了。為確保實驗準確性,應確保滴定管在使用前用標準溶液潤洗,以避免因稀釋導致的濃度偏差。如果滴定時未使用標準液潤洗,應當修正計算公式以反映實際濃度變化,以獲得準確的測量結果。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