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中脹縫如何留設?
道路施工中脹縫如何留設?
對于傳力桿的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第5.2.5條明確指出,應采用光面鋼筋作為材料。其具體尺寸和間距則可以根據表5.2.5中的數據進行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最外部的傳力桿與縱向接縫或自由邊緣的距離應在150至250毫米之間。表5.2.5列出了不同厚度面層下,傳力桿直徑、最小長度及最大間距的具體數值,供施工時參考。以厚度為220毫米的面層為例,推薦使用直徑2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400毫米,最大間距不超過300毫米。隨著面層厚度的增加,傳力桿的直徑、最小長度以及最大間距也相應增大。例如,對于厚度達到300毫米的面層,推薦使用直徑3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500毫米,最大間距保持在300毫米。
導讀對于傳力桿的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第5.2.5條明確指出,應采用光面鋼筋作為材料。其具體尺寸和間距則可以根據表5.2.5中的數據進行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最外部的傳力桿與縱向接縫或自由邊緣的距離應在150至250毫米之間。表5.2.5列出了不同厚度面層下,傳力桿直徑、最小長度及最大間距的具體數值,供施工時參考。以厚度為220毫米的面層為例,推薦使用直徑2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400毫米,最大間距不超過300毫米。隨著面層厚度的增加,傳力桿的直徑、最小長度以及最大間距也相應增大。例如,對于厚度達到300毫米的面層,推薦使用直徑3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500毫米,最大間距保持在300毫米。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403874052.jpg)
在進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時,根據《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第5.2.4條的規定,在接近橋梁或固定構造物以及其他道路交匯點的地方,應當設置橫向脹縫。脹縫的數量需依據膨脹程度來決定。當使用低濕環境下澆筑的混凝土面層,或是選擇膨脹性能較高的集料時,建議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是否需要設置脹縫。根據規范,脹縫的標準寬度設定為20毫米,且必須在縫中放置填縫板和可滑動的傳力桿。對于傳力桿的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第5.2.5條明確指出,應采用光面鋼筋作為材料。其具體尺寸和間距則可以根據表5.2.5中的數據進行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最外部的傳力桿與縱向接縫或自由邊緣的距離應在150至250毫米之間。表5.2.5列出了不同厚度面層下,傳力桿直徑、最小長度及最大間距的具體數值,供施工時參考。以厚度為220毫米的面層為例,推薦使用直徑2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400毫米,最大間距不超過300毫米。隨著面層厚度的增加,傳力桿的直徑、最小長度以及最大間距也相應增大。例如,對于厚度達到300毫米的面層,推薦使用直徑3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500毫米,最大間距保持在300毫米。通過合理設置橫向脹縫和使用符合規范要求的傳力桿,可以有效應對路面因溫度變化、濕度差異等因素引起的膨脹或收縮問題,確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穩定性和耐久性。
道路施工中脹縫如何留設?
對于傳力桿的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第5.2.5條明確指出,應采用光面鋼筋作為材料。其具體尺寸和間距則可以根據表5.2.5中的數據進行選擇。值得注意的是,最外部的傳力桿與縱向接縫或自由邊緣的距離應在150至250毫米之間。表5.2.5列出了不同厚度面層下,傳力桿直徑、最小長度及最大間距的具體數值,供施工時參考。以厚度為220毫米的面層為例,推薦使用直徑2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400毫米,最大間距不超過300毫米。隨著面層厚度的增加,傳力桿的直徑、最小長度以及最大間距也相應增大。例如,對于厚度達到300毫米的面層,推薦使用直徑38毫米的傳力桿,其最小長度為500毫米,最大間距保持在300毫米。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