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不是 Apple Watch 吧?
沖頂 4720 米的次丁埡口時,Apple Watch Ultra 播報了每公里的時速。一模一樣的女聲,但過于響亮的聲量,讓同行的小姐姐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不「大」怎么叫 Ultra 呢?
戴著這塊不像 Apple Watch 的 Watch,我奔赴山河來到云南德欽,在梅里雪山北坡完成了一次五天四夜的徒步穿越。
眼睛在天堂,身體卻飽受煉獄。當然,對于 Apple Watch Ultra 也是一次歷練。
戶外需要「大」手表49mm 在智能手表中算「極限大」的尺寸。
拿到實物前,我一度擔心 Apple Watch Ultra 會不會讓女生的胳膊不堪重負。
事實是,它的確大,但比我想象中輕太多了。
表圈外側幾乎與我的胳膊兩側平齊,但戴起來并不突兀,更多的有點機能風。
更大的尺寸,客觀上補齊了 Apple Watch 的續航短板,也提升了戶外場景的操控性。
就以最明顯改變的顯示來說,表盤上自定義的復雜功能看得更清晰。再加上 2000 尼特的屏幕,這個亮度在戶外看表盤和運動數據毫無壓力。
增大的數碼表冠與 Dock 鍵,給戶外操作帶來了便利。
在此之前,我們佩戴的 Apple Watch 風格簡約,兩個按鍵加觸屏的交互足以使用。但在戶外徒步、潛水運動的場景中大不一樣。
在戶外運動進行中,更依賴的是機械操作。
因為戴著手套或是浮動水面時,觸屏操作都存在容易誤觸的情況。主流戶外手表為此,在表側設計了 4-5 個機械按鍵,并且各個突出方便按壓。
Ultra 的數碼表冠很粗獷,戴手套也能搓動。Dock 鍵增大面積外,向外突出的設計更方便按壓。
電腦而自定義按鍵,是讓極限運動擺脫觸屏操作的最大改變。
國慶期間我需要連續徒步五天,所以把自定義按鍵設定成了「體能訓練」。每日出發前,只要按下便開始記錄,中途要暫停或繼續,雙按自定義鍵與 Dock 鍵即可。
只有在徒步完成那一刻,才會用回觸屏結束運動。
三個實體按鍵對于 Apple Watch Ultra 來說緊湊夠用,但以徒步中體驗的來說,對于這顆自定義鍵的開發,還不夠極致。
比如當我長按自定義按鍵后,不會打開其他功能,而是出現了長按 Dock 鍵一樣的關機界面。這也會導致徒步中途要用指南針、血氧等其他 App,實體按鍵不足以支撐應用切換,依然要依靠觸屏操作。
按理說更大屏幕看到的數據也更清晰。實際徒步體驗下來,我覺得看是其次,聽更重要。
尤其在 4500m 以上海拔沖頂的階段,我每走 10 步心率就從 120 蹦到 153,雖然還有力氣抬腕但根本沒心思逐行看時間、配速等信息。
這時候,每公里的自動語音播報就是福報!
電腦比 Apple Watch series 系列大了 40% 的音量聽起來很清晰,以至于同行戴著 Apple Watch Series 5 的小姐姐發出了「你這表不是 Apple Watch 吧!」的疑問。
在她的印象中,在山野戶外要聽手表播報音,無一例外要抬起手腕。
在 Apple Watch Ultra 上,走路自然垂手的姿勢,聽到的聲音很明亮。
如果實在要挑剔大有什么不好,目前我能明顯感知的是,從 Ultra 換回 40mm Apple Watch 的那一刻,就像從 iPad Pro 打字換到用 iPhone 4S 打字。
特別是手指戳密碼數字的瞬間,小得不習慣,非常不習慣。
還有個細節的問題是,向上搓動機械表冠時經常會夾到我的汗毛。無辜被拔毛幾次,感覺還是挺不爽的。
極限是 Ultra 的本質徒步中,我詢問了幾位戴著智能手表的同行伙伴,他們會在手表上關注什么?
大家最關心的主要有幾樣事情:路線、海拔、心率,還有使用頻率不高但不可缺少的血氧飽和度。
電腦先來看路線。
在佳明、松拓的部分戶外手表中支持預裝路線,Apple Watch 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兩步路、outdooractive、Wikiloc 來導入路線。不過梅里雪山北坡這種成熟型路線,直接用第三方 App 中分享的路線導航即可。而我跟著當地向導入山,無導航需求。
徒步穿越的五天,主要利用 Apple Watch Ultra 來記錄路線,應對不時之需還回溯導航了一次。
Ultra 的 GPS 系統升級了雙頻多星,在低海拔的原始密林、高海拔的無人區都能有快且細的定位。
體能訓練 App 中的地圖放大比例有限,難以看清路線的精細程度。但 Wikiloc 的路線地圖可以放大至 1:10,定位軌跡上能看到我在休息點亂竄的路徑。
定位的精準性沒有詳細的數據來測試,可佐證的場景是在沖頂 5200km 的滇藏埡口,當時下山路上遇到下雨起了濃霧,能見度只有 10 米左右。最終返營的三分之一路線,便是跟著指南針的回溯路線返回的。
回溯路線是基于 GPS 的記錄來創建。
在進山失去信號的那一刻,Apple Watch Ultra 就自動開啟了回溯路線。所以當我在半山腰打開回溯時, 權限允許通知里展示了進山以來走過的所有路途。
循跡返回時,只需要跟著當前定位以及指針的方向就能原路走回。
同時預防迷路,我在徒步過程中也標記了多個航點,把休息點、埡口、水源、營地等重要的位置留下位置。萬一山中有突發狀況,也能跟著航點指向回到上一個營地或是安全地點。
海拔和心率,在徒步進行中、完成后都有記錄可瀏覽。
徒步進行中我會之所以忽略「高山與野徑」是因為:
相比抗摔耐造、適應極端溫度的功能點,下潛 40m 深度的改變更吸引眼球;發布會上蘋果對潛水做了更詳細的介紹,并且推出了專門應用來支持這項運動。而高山與野徑的場景中,徒步、登山、越野跑等運動沒有另配應用的必要,提升自然都落在了 GPS 定位快速、揚聲器聲音洪亮、按鍵操作方便、救援警笛等細節上。
但就像「跑步」運動即將更新的跑道識別、步幅分析的功能,高山、野徑場景也需要更精細的記錄。
例如判斷難度的上下坡分析、最高海拔在體能訓練的記錄中沒有展現。以及語音播報中,忽略了當前海拔的重要信息。
另外無論徒步、登山還是越野跑, GPX 路線導入是一項「有比沒有好」甚至能救命的功能。如上提及,雖然 Apple Watch 支持用第三方 App 導入路線,但也會導致多開一個 App ,手表耗電量增加的問題。
何況需要導入路線的運動,耗時都偏長。電量在 Apple Watch 上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能省則省。
在光線昏暗的山野森林,「日出日落時間」是一項非常必要的功能。
由于徒步全程幾乎無信號,Apple Watch Ultra 無法通過網絡顯示日出日落時間,要拍攝日出只能憑感覺預估起床時間,安排延時拍攝的機位。
以上我提及的不足,似乎讓 Apple Watch Ultra 看起來有諸多不完美,但也不妨礙我對 Apple Watch Ultra 的肯定。
因為它是唯一做到極限運動和智能生活皆有,并且兩者都好用的手表。
我以往接觸過不少拓展戶外極限場景的智能手表,比如三星 Galaxy Watch5 Pro、WATCH GT 3 Pro 陶瓷款。前者有預裝地圖、GPX 路線導入,后者把自由潛運動融入了智能手表中。
這些都是讓人驚喜的功能,可惜拓展的戶外場景有限。上山或是下海,只能二者選其一。
而專于戶外的手表,家中有一塊佳明 945 用于越野跑、徒步記錄,另有一塊國產潛水表用于自由潛練習。但脫離戶外回歸日常生活,它們的功能與「智能」幾乎無關,自然從未出現在我的手腕上。
手上的這塊 Ultra 平衡了以上所有。
于戶外,重新設計的麥克風、揚聲器、深度計等等,為上山下海堆砌了足夠的硬件基礎。
換回日常,與 iPhone 的和諧聯動、管理生活日程也不割裂。我依然可以抬腕看日程、呼叫 Siri 倒計時、自如查找手機。
總之,我不再需要為滿足某一場景而專門選一塊表。
那么,什么人需要它?
徒步中我留意到同行伙伴們的腕上裝備,有佳明、松拓這類戶外手表。也有人用著 Apple Watch S 系列、華為 Fit 手表,還有人戴著小米手環徒步五天,激情沖頂。
而習慣了戴智能手表 / 手環的他們,大多都屬于「又菜又愛玩」的愛好者。
專買一塊戶外手表給自己有點奢侈,畢竟使用頻率并不高。但戴著智能手表玩戶外,差點意思只能將就著用。
對于他們,Apple Watch Ultra 會是一個突出的選擇。
同行的超哥對此深有感觸,他認為 Apple Watch Ultra 是個省錢包的選擇。
他的徒步頻率不高,偶爾玩水肺潛水。雖然沒想過為徒步配一塊手表,但之前他一直在糾結入手一塊潛水電腦表。但平均 6k-8k 的價格、局限于潛水的功能讓他顧慮。
Apple Watch Ultra 是一塊 Apple Watch + 戶外表 + 潛水表的組合,價格遠低于購買三塊手表之和,讓他無比心動。
徒步期間,我也與戴著智能設備的朋友聊了聊,他們想要一塊怎樣的戶外智能表。他們給出的答案里,把智能都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才是戶外功能。
現在我們不缺智能手表的選擇,功能上也足以滿足日常健身,但要更進一步,還是要看向更能適應極限的戶外手表。當 Apple Watch Ultra 把兩者結合,能對付極限環境,記錄運動的同時智能管理。
對戶外愛好者而言多了個更「簡單」的選擇。
簡單在于當我從都市走向山野,從山野回歸工作寫下這篇評測的時候,運動到智能的切換沒有任何割裂感,甚至會獲得意外的幸福感。
就像我在山中某刻有信號時,手腕上 Apple Watch Ultra 收到了爸爸發來的信息:
女兒,徒步開心,注意安全
那一刻高海拔徒步讓我身心俱疲,但爸爸的信息讓我心里泛暖。
也像出山那天結束徒步記錄后,同樣戴著 Apple Watch 的媽媽收到了我的運動通知:
女兒金金完成了一項體能訓練
于是晚上我的微信里傳來了下圖里的問候,沒有想到曾經被我用來監督她運動的功能,被這樣用了起來。讓我有點驚喜但更多的是溫暖。
而回到那句,一塊戶外智能表應該要做到怎樣?我想,Apple Watch Ultra 給了我符合期待的答案。
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