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的導游詞 地理位置 神話傳說 景色特點
雁蕩山的導游詞 地理位置 神話傳說 景色特點
雁蕩山的名字來源于山頂上的湖泊,湖中蘆葦茂盛,當地人用草將其圍成一片,供南歸秋雁棲息,因此得名。雁蕩山不僅風景優美,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科學價值,北宋科學家沈括游歷雁蕩山后,提出了有關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于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雁蕩山的自然景觀獨特,被稱作造型地貌博物館,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歷史上,雁蕩山曾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之盛,現今雖已無存,但其文化底蘊依然深厚。
導讀雁蕩山的名字來源于山頂上的湖泊,湖中蘆葦茂盛,當地人用草將其圍成一片,供南歸秋雁棲息,因此得名。雁蕩山不僅風景優美,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科學價值,北宋科學家沈括游歷雁蕩山后,提出了有關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于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雁蕩山的自然景觀獨特,被稱作造型地貌博物館,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歷史上,雁蕩山曾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之盛,現今雖已無存,但其文化底蘊依然深厚。
雁蕩山位于中國浙江省溫州市樂清市,是中國“十大名山”之一,被譽為“東南第一山”。它形成于約1.2億年前的火山噴發,總面積達450平方公里,擁有500多個景點,分布在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著稱。靈峰、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作“雁蕩三絕”,尤以靈峰夜景和靈巖飛渡最為人稱道。雁蕩山的名字來源于山頂上的湖泊,湖中蘆葦茂盛,當地人用草將其圍成一片,供南歸秋雁棲息,因此得名。雁蕩山不僅風景優美,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科學價值,北宋科學家沈括游歷雁蕩山后,提出了有關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于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雁蕩山的自然景觀獨特,被稱作造型地貌博物館,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歷史上,雁蕩山曾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之盛,現今雖已無存,但其文化底蘊依然深厚。關于雁蕩山的美麗傳說,其中一個發生在觀音洞的故事流傳甚廣。相傳在一千年前,觀音洞內有許多巖石和刺藤,還居住著狐貍、蜈蚣精和狼等兇暴的生物。一日,一位老和尚來到這里,不顧刺藤的劃破,堅持念經,水滴成了“清泉”,噴水成為“洗心”。狐貍、蜈蚣精和狼起初戲弄老和尚,但最終被其虔誠所感化,決定搬走巖石、咬斷刺藤和推下石頭,共同守護這片圣地。這個故事不僅展現了老和尚的堅韌精神,也寓意著自然環境與人類和諧共處的重要性。雁蕩山不僅是一處自然景觀,更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探尋。
雁蕩山的導游詞 地理位置 神話傳說 景色特點
雁蕩山的名字來源于山頂上的湖泊,湖中蘆葦茂盛,當地人用草將其圍成一片,供南歸秋雁棲息,因此得名。雁蕩山不僅風景優美,還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和科學價值,北宋科學家沈括游歷雁蕩山后,提出了有關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于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雁蕩山的自然景觀獨特,被稱作造型地貌博物館,主峰百崗尖海拔1150米。歷史上,雁蕩山曾有十八古剎、十六亭、十院之盛,現今雖已無存,但其文化底蘊依然深厚。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