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平原的地理特征
寧夏平原的地理特征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占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占8%。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為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境內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即是對這里的贊美。
導讀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占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占8%。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為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境內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即是對這里的贊美。
寧夏平原,又稱銀川平原,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部,黃河兩岸。北起石咀山,南至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北部是黃河沖積平原,面積1.7萬平方公里,黃河斜貫其間,流程397公里,水面寬闊,水流平緩。沿黃兩岸地勢平坦,2000多年前,先民們鑿渠引水,灌溉農田,秦渠、漢渠、唐渠延名至今,形成了大面積的自流灌溉區。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占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占8%。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為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境內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即是對這里的贊美。《了望東方周刊》的“中國城市幸福感調查”中,銀川在“文明幸福感”和“城市發展幸福感”的榜單上均排名第二。銀川人的幸福感,與這里的自然條件密切相關。黃河水令這里溝渠縱橫,灌溉農業發達,造就了富庶的寧夏平原,享有“塞上江南”、“西北明珠”的美譽,今仍是中國西北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特色農業基地。寧夏平原西南起自中衛市沙坡頭,北止于石嘴山,宛如一條玉帶,斜貫寧夏北部,南北長約320公里,東西寬10-50公里,總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它是由黃河沖擊而成的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引水方便,利于自流灌溉。雖處于溫帶干旱區,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黃河年均過境水量達300余億立方米,加上年3000小時的日照時數,光、熱、水、土等資源配合良好,為發展農林牧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小麥、水稻高產穩產,枸杞、瓜果品質優良。銀川附近遍布的湖沼是寧夏的水產基地,賀蘭山前廣袤的草場則是寧夏灘羊的重要產區。寧夏平原灌區農作物單產量不亞于長三角與珠三角,富裕程度堪與成都平原媲美。寧夏平原有人口300多萬,以銀川市為例,2006年的人均生產總值為29965元,農民人均收入為3799元,均高于全國平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4.1%,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2.2%,均低于全國平均數。寧夏平原的大氣質量優良,近年來城市污水處理率已接近60%。但黃河來水的減少,可能對綠洲生態環境產生負面影響。南高北低的地形決定了寧夏南寒北暖的氣候。寧夏地處高緯度,晝夜溫差大,白天太陽直射溫度相對較高,晚間氣流掃射余熱溫度明顯降低,夏日晝夜溫差在15度左右。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寧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是寧夏天氣和風情的真切寫照。
寧夏平原的地理特征
寧夏地勢南高北低,山地、高原占全區的3/4,剩下的就是平原地區,其中沙漠占8%。自北向南為賀蘭山地、寧夏平原、鄂爾多斯草原、黃土高原、六盤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北面的賀蘭山脈綿亙250公里,成為寧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邊則為郁郁蔥蔥的六盤山脈。古老的黃河穿越寧夏中北部地區向北流淌,境內流程達397公里,流經12個縣市。黃河寧夏段水面寬闊,灌溉墾殖,辛勤勞動使寧夏成了溝渠縱橫、稻香魚肥、瓜果飄香、風光秀美的“塞上江南”。唐代詩人“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的詩句,即是對這里的贊美。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