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佛子沖鉛鋅礦
廣西佛子沖鉛鋅礦
佛子沖鉛鋅礦的礦產預測和勘查主要集中在佛子沖背斜西翼的六塘測區(qū)和水滴頂-牛衛(wèi)頂測區(qū)。完成了1∶1萬激電中梯掃面,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物探工作的目的是圈定鉛鋅礦體或礦化蝕變帶,為勘查工程布置提供依據。激電工作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球物理勘查院承擔。佛子沖鉛鋅礦位于岑溪縣誠諫鄉(xiāng),由三牛衛(wèi)、河三勒寨及佛子沖石門—刀支口3個礦段組成。礦床地質背景復雜,礦體主要產于花崗斑巖外接觸帶400m范圍內,屬矽卡巖型層狀礦床,次為裂隙充填脈狀礦體。圍巖蝕變有矽卡巖化、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
導讀佛子沖鉛鋅礦的礦產預測和勘查主要集中在佛子沖背斜西翼的六塘測區(qū)和水滴頂-牛衛(wèi)頂測區(qū)。完成了1∶1萬激電中梯掃面,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物探工作的目的是圈定鉛鋅礦體或礦化蝕變帶,為勘查工程布置提供依據。激電工作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球物理勘查院承擔。佛子沖鉛鋅礦位于岑溪縣誠諫鄉(xiāng),由三牛衛(wèi)、河三勒寨及佛子沖石門—刀支口3個礦段組成。礦床地質背景復雜,礦體主要產于花崗斑巖外接觸帶400m范圍內,屬矽卡巖型層狀礦床,次為裂隙充填脈狀礦體。圍巖蝕變有矽卡巖化、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8/wz/18403782552.jpg)
廣西佛子沖鉛鋅礦區(qū)是桂東南地區(qū)最大的鉛鋅礦生產基地,建于1966年。至2006年末,經過40年的開采,已出現(xiàn)資源危機。當時礦山保有儲量僅能維持3年的生產需求,急需持續(xù)生產的接替資源。通過資源潛力調查,認為佛子沖背斜西翼和礦區(qū)西南部深部可能存在礦體。佛子沖鉛鋅礦的礦產預測和勘查主要集中在佛子沖背斜西翼的六塘測區(qū)和水滴頂-牛衛(wèi)頂測區(qū)。完成了1∶1萬激電中梯掃面,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物探工作的目的是圈定鉛鋅礦體或礦化蝕變帶,為勘查工程布置提供依據。激電工作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球物理勘查院承擔。佛子沖鉛鋅礦位于岑溪縣誠諫鄉(xiāng),由三牛衛(wèi)、河三勒寨及佛子沖石門—刀支口3個礦段組成。礦床地質背景復雜,礦體主要產于花崗斑巖外接觸帶400m范圍內,屬矽卡巖型層狀礦床,次為裂隙充填脈狀礦體。圍巖蝕變有矽卡巖化、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佛子沖礦田褶皺與斷裂構造發(fā)育。佛子沖背斜是礦田主干褶皺之一,軸向NE30°,延長11km,寬1~2km。北北東向斷裂控制了佛子沖鉛鋅礦體的分布。佛子沖礦田內燕山期巖漿巖廣泛分布,巖性有二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英安斑巖、花崗斑巖等,導致成礦熱液疊加改造最終形成工業(yè)礦床。礦體特征表明,當厚層灰?guī)r出現(xiàn)在花崗閃長巖附近,且灰?guī)r中有北東或北北東向斷裂通過時,往往形成規(guī)模較大、品位較高的鉛鋅礦。礦體產狀與巖層基本一致,多呈北北東向展布。灰?guī)r層及與北東和北西向兩組成礦前斷裂交叉部位常形成富礦。斷裂、構造裂隙發(fā)育地段,灰?guī)r厚度較大時常出現(xiàn)富礦段。佛子沖鉛鋅礦的地球物理特征表明,礦石的極化率比普通巖石高40倍以上,電阻率則比普通巖石低。礦石的極化率和電阻率的顯著差異,使得激電法成為主要的找礦手段。地質-地球物理找礦模型綜合了地質和地球物理特征,以圈定成礦有利地段,評價礦區(qū)礦體成礦遠景。本次物探工作主要開展了激發(fā)極化法(中梯)和CSAMT法。激電中梯掃面圈定了測區(qū)內地質構造及極化體的平面展布特征,結合地質、化探、槽探、鉆探等資料,選擇較有意義的激電異常,采用CSAMT法進行異常研究,進一步了解深部構造發(fā)育狀況和鉛鋅礦體的分布、規(guī)模及礦體變化情況。佛子沖礦床為廣義層控改造型鉛鋅礦床。礦體產于佛子沖背斜的東翼奧陶系中上統(tǒng)細砂巖、鈣質粉砂巖夾白云質、泥質灰?guī)r中。灰?guī)r+花崗巖+NNE向構造(層間為主)破碎帶三位一體是最有利的控礦關鍵因素。佛子沖鉛鋅礦區(qū)的勘查工作揭示了地質與物探緊密結合的重要性。激電異常顯示佛子沖礦區(qū)仍具有巨大的找礦潛力。六塘礦段有找礦意義的異常8處,總體規(guī)模較大,預示著該區(qū)仍具有良好的找礦遠景。
廣西佛子沖鉛鋅礦
佛子沖鉛鋅礦的礦產預測和勘查主要集中在佛子沖背斜西翼的六塘測區(qū)和水滴頂-牛衛(wèi)頂測區(qū)。完成了1∶1萬激電中梯掃面,總面積為5.6平方公里。物探工作的目的是圈定鉛鋅礦體或礦化蝕變帶,為勘查工程布置提供依據。激電工作由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球物理勘查院承擔。佛子沖鉛鋅礦位于岑溪縣誠諫鄉(xiāng),由三牛衛(wèi)、河三勒寨及佛子沖石門—刀支口3個礦段組成。礦床地質背景復雜,礦體主要產于花崗斑巖外接觸帶400m范圍內,屬矽卡巖型層狀礦床,次為裂隙充填脈狀礦體。圍巖蝕變有矽卡巖化、硅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等。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