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茯苓的吃法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幾種常見的食用方法:
一、開胃湯
材料:茯苓15克,淮山藥12克,谷麥芽各30克,鮮、干鴨胗各1個(gè)。
做法:將所有材料煮湯飲用,適用于治療小兒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二、茯苓薏米粥
材料:茯苓、薏米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
做法:將材料煮成粥,適用于治療小兒脾虛泄瀉、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餅
材料: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材料研成細(xì)末和勻,壓成餅狀,蒸熟后食用,適合小兒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陳皮姜汁茶
材料:茯苓25克,陳皮5克,生姜。
做法:將材料水煎,加入生姜汁10滴飲用,有助于健脾和胃,可治療妊娠嘔吐。
白茯苓粥的做法
材料:粳米,白茯苓粉。
做法:將粳米、白茯苓粉和水1000毫升一同煮成稀粥,加入調(diào)味品即可。
食用注意事項(xiàng):白茯苓健脾益胃,利水腫,適用于老年性浮腫、肥胖癥、脾虛水腫、泄瀉、小便不利等癥狀,但陰虛無濕或老年人脫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用。
食物相克:粳米不可與馬肉、蒼耳同食,茯苓則忌與白斂、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同食,忌米醋。
土茯苓的功效:土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肝、胃經(jīng),有除濕、解毒、通利關(guān)節(jié)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濕熱淋濁、瘰疬、疥癬及汞中毒所致的肢體拘攣、筋骨疼痛,通常用于煲湯。
土茯苓赤小豆煲排骨
材料:土茯苓40克,赤小豆30克,祛濕豆50克,排骨300克,水10碗,陳皮1/4個(gè)。
做法:將所有材料一起煲至2小時(shí),飲用時(shí)加入適量食鹽,適用于預(yù)防手足口病、清濕熱解濕毒。
土茯苓燉草龜
材料:土茯苓50克,草龜1-2只,姜3片,瘦肉100克,水1500毫升。
做法:將所有材料一起隔水燉兩個(gè)半小時(shí),適用于清熱解毒、祛濕除痹,尤其適合春夏季皮膚病尤其是牛皮癬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