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學醫(二):如何做簡單的診斷、預測和治療?
寶媽學醫(二):如何做簡單的診斷、預測和治療?
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將梳理并分享我這段時間學習中醫、結合之前心理學的一些思考。心理學和中醫,作為應用性的理論體系,都具備描述、解釋、預測、調控某種現象的功能。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紹了描述功能,即你生了什么病,以及解釋功能,即你為什么生病。這篇文章將繼續講解預測和調控功能。理論的第三大功能是預測,即預測和警示問題的走向。中醫的基礎理論包括陰陽和五行。上篇文章介紹了陰陽的概念,現在講下五行。中醫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樣元素組成的。這五種物質有各自的屬性。《尚書·洪范》中對各種屬性進行了概括:“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
導讀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將梳理并分享我這段時間學習中醫、結合之前心理學的一些思考。心理學和中醫,作為應用性的理論體系,都具備描述、解釋、預測、調控某種現象的功能。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紹了描述功能,即你生了什么病,以及解釋功能,即你為什么生病。這篇文章將繼續講解預測和調控功能。理論的第三大功能是預測,即預測和警示問題的走向。中醫的基礎理論包括陰陽和五行。上篇文章介紹了陰陽的概念,現在講下五行。中醫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樣元素組成的。這五種物質有各自的屬性。《尚書·洪范》中對各種屬性進行了概括:“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
對于終身學習的人來說,我們永遠是學生、是新人、永遠在路上。作為一個二寶媽媽,我關注的是自己、孩子和家人的身、心健康成長。之前,我通過閱讀育兒文章和書籍來學習,但發現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因此,在我人到中年之時,我決定重新開始,系統性地學習心理學和中醫,補上我人生的必修課。我認為,任何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晚。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他在九十歲開始學習心理學。有這樣的楷模在眼前,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認為開始得太晚呢?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將梳理并分享我這段時間學習中醫、結合之前心理學的一些思考。心理學和中醫,作為應用性的理論體系,都具備描述、解釋、預測、調控某種現象的功能。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紹了描述功能,即你生了什么病,以及解釋功能,即你為什么生病。這篇文章將繼續講解預測和調控功能。理論的第三大功能是預測,即預測和警示問題的走向。中醫的基礎理論包括陰陽和五行。上篇文章介紹了陰陽的概念,現在講下五行。中醫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樣元素組成的。這五種物質有各自的屬性。《尚書·洪范》中對各種屬性進行了概括:“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中醫講的是天人合一,把人放到天地之間、放到宇宙來看。在治療人體疾病的同時,還要考慮五運六氣、四季、地理位置、環境的變化對人體的影響。在中醫的理論體系中,把自然界的四季、方位、人體的肝、心、脾、肺、腎,都對應到木、火、土、金、水這五行。再運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來調節人體平衡,不僅治療“已病”、還預測和治療“未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金匱要略》中也提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其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這意味著,一位好的中醫師,看到病人的肝有問題,就可以預測到,接下來這個問題會傳導到脾,因此,先健脾,做好預防工作。而一位水平不夠的醫師,就不會想到要預防脾病,而只會治肝病。心理學也是一樣,要視乎具體的情況。例如,同樣甲乙兩位高考生因為考試緊張求助心理咨詢。甲的問題是因為昨起感冒發作而擔心今晚睡不好,影響明后天考試正常發揮。乙的問題是因為去年高考失利而一直擔心今年高考重蹈覆轍,且最近兩個月總是出現睡眠障礙。分析一下:甲的問題較輕,容易處理;而乙的考試緊張和睡眠障礙循環因果、相互影響,需要有經驗的咨詢師借助專業的工具、技術幫助他,整個咨詢的時間也會更長。預測功能可以使醫患清醒地認識問題的走向和動態。應用性理論的最后一大功能,是調控和解除問題的影響,即解決問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并非像專業從事心理咨詢和當醫生。花了業余時間、花了那么多精力學習,最主要還是要解決現實問題,讓生活過得更好。中醫和心理學都相信人有自愈作用。生病是因為自愈系統受到內部、外部的干擾,沒有辦法正常工作了。中醫師和心理咨詢師,他們是想辦法重啟你的自愈系統。重點是你的病,最后是靠你自身的系統調節好的。你當時碰到的中醫師、心理咨詢師,那是機緣巧合,讓ta來幫助你。有一位著名的古代中醫叫黃元御,他寫過一本書叫《四圣心源》,講的就是人體的“一氣周流”。黃元御開的很多方子,都是用來調節中焦脾胃的。他認為,脾胃是根本、是樞紐,把脾胃調好了,人體就自然慢慢康復了。還有一本著名的中醫書,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在枯吵正常的情況下,這個圓會自動運轉,所以,一些小病,不需要看醫生,自己就會痊愈。而有時候,當碰到一些比較嚴重的問題,這個圓圈沒有辦法自我運作的時候。就需要借助外力推一把,使圓圈恢復自轉。在中醫的范疇,這個外力可以是內治和外治。內治,就是通過吃中藥來調陰陽平衡;外治,就是通過針灸、推拿等方式來調節。給我們上《傷寒論》的黃老師介紹過一個病例,她用桂枝湯療愈了一位患者的便秘。一位老年患者一直大便秘結,以往的醫生用藥來生津、潤滑腸道,使他排便,但是每次藥一停,便秘問題又出現了,并沒有根治。黃老師通過桂枝湯調和營衛,重啟了病人的自愈系統,使他的身體自己產生津液,治愈了便秘。所以,找到一位經驗豐富的醫師很重要。心理咨詢師也是利用一些心理咨詢的方法和技術、引導來訪者自我調節,恢復正常生活。當然首先判斷是器質性、還是心因性的疾病。就拿疼痛來說,心因性的疼痛,用催眠的方法就可以很快解決。如果是器質性的疾病,比如嚴重的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那只能通過藥物的方法治療了。一位好的中醫師、好的心理咨詢師,最后的目的,都是讓病人、來訪者,可以恢復健康(生理和心理),離開醫院和咨詢室、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這就是《大醫精誠》的境界。技術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德行和修為。寫到這里,已經把理論體系的四大功能:描述、解釋、預測、調控,全部介紹完了。想到中醫和心理學,還有一個特別相似的地方,就是:學起來很暈!先做好心理建設。中醫和心理都有各種流派和技術。有個說法叫“一入心理深似海”。心理學有各種大神、各路學說,比如弗洛伊德、榮格、埃里克森。重要學派包括精神分析、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認知心理。具體到治療方法有音樂治療、繪畫治療、催眠,繪畫、系統式家庭治療,家族排練、OH卡、短期焦點、薩提亞。中醫也是一樣一樣的。要了解中醫基礎,你得知道望聞問切、你要知道怎么望神、看舌苔、要了解不同的脈象、要了解人體的12條經絡、走向、子午流注、361個穴位,每個穴位的功效。聽著已經很多了吧?當你學到中藥,才會發現:這都不是事兒!成百上千的中醫、方劑,每種藥都有性、味。不同的中醫配伍、不同的數量、產生不同的功效。學習了中醫以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不識字!好多中藥的字都不認識。從頭學漢字的感覺。剛開始接觸這兩個學科的時候,簡直崩潰。學著學著,就淡定了。反正也學不完,看緣分吧。寫到這里,把這段時間學習中醫和心理學的一些心得總結完畢。回顧一下,心理學和中醫,作為應用性的理論體系,它們都具備:描述、解釋、預測、調控某種現象的功能。這兩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我的學習心得:1. 描述:你生了什么病?2. 解釋:你為什么生病?3. 預測:病情的發展4. 調控:怎么治療作為一個普通的二寶媽媽,我學習中醫和心理學,只是為了照顧自己和家人。當然,如果有機會可以幫助身邊的人也很好,看緣分。作為一個讀書人和終身學習者,最美好的時刻,就是從不同的理論里面,看到了同構性的思想。那真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完。
寶媽學醫(二):如何做簡單的診斷、預測和治療?
在這兩篇文章中,我將梳理并分享我這段時間學習中醫、結合之前心理學的一些思考。心理學和中醫,作為應用性的理論體系,都具備描述、解釋、預測、調控某種現象的功能。在上篇文章中,我介紹了描述功能,即你生了什么病,以及解釋功能,即你為什么生病。這篇文章將繼續講解預測和調控功能。理論的第三大功能是預測,即預測和警示問題的走向。中醫的基礎理論包括陰陽和五行。上篇文章介紹了陰陽的概念,現在講下五行。中醫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樣元素組成的。這五種物質有各自的屬性。《尚書·洪范》中對各種屬性進行了概括:“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它們之間存在相生相克的關系。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