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平他在晏子對齊侯問中是什么意思
以他平他在晏子對齊侯問中是什么意思
景公從打獵回來后,晏子在遄臺等候,梁丘據也趕來。景公說:“只有梁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梁丘據與您只是相同,但不能說是和協。”景公問:“和協與相同有什么區別?”晏子說:“和協與相同有本質的區別。和協像烹飪,水、火、醋、醬、鹽、梅,用以烹調魚肉,火候適中。廚師調配味道,使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增加調料,味道過重減少調料。君子食之,心性平和。君臣關系亦然。君認為可行的,其中可能有不可行之處,臣則提出不可行之處,使之可行;君認為不可行的,其中可能有可行之處,臣則提出可行之處,去掉不可行。因此,政事平和,百姓無爭。《詩》云:‘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調和五味,五聲和諧,使心性平和,政事得以成就。君子聽之,心性平和,德行和諧。《詩》云:‘德音不瑕。”
導讀景公從打獵回來后,晏子在遄臺等候,梁丘據也趕來。景公說:“只有梁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梁丘據與您只是相同,但不能說是和協。”景公問:“和協與相同有什么區別?”晏子說:“和協與相同有本質的區別。和協像烹飪,水、火、醋、醬、鹽、梅,用以烹調魚肉,火候適中。廚師調配味道,使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增加調料,味道過重減少調料。君子食之,心性平和。君臣關系亦然。君認為可行的,其中可能有不可行之處,臣則提出不可行之處,使之可行;君認為不可行的,其中可能有可行之處,臣則提出可行之處,去掉不可行。因此,政事平和,百姓無爭。《詩》云:‘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調和五味,五聲和諧,使心性平和,政事得以成就。君子聽之,心性平和,德行和諧。《詩》云:‘德音不瑕。”
晏子對齊侯問出自《左傳》,由左丘明撰寫,記錄了齊景公與晏子關于“和”與“同”的討論。景公從打獵回來后,晏子在遄臺等候,梁丘據也趕來。景公說:“只有梁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梁丘據與您只是相同,但不能說是和協。”景公問:“和協與相同有什么區別?”晏子說:“和協與相同有本質的區別。和協像烹飪,水、火、醋、醬、鹽、梅,用以烹調魚肉,火候適中。廚師調配味道,使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增加調料,味道過重減少調料。君子食之,心性平和。君臣關系亦然。君認為可行的,其中可能有不可行之處,臣則提出不可行之處,使之可行;君認為不可行的,其中可能有可行之處,臣則提出可行之處,去掉不可行。因此,政事平和,百姓無爭。《詩》云:‘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調和五味,五聲和諧,使心性平和,政事得以成就。音樂的道理亦如此,由氣、體、類、物、聲、律、音、風、歌配合而成,清濁、大小、長短、疾徐、哀樂、剛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相濟而成。君子聽之,心性平和,德行和諧。《詩》云:‘德音不瑕。’梁丘據則不然,君認為可行,他亦言可行;君認為不可行,他亦言不可行。水加水,誰能食之?琴瑟一音,誰能聽之?不應當相同的道理,就像這樣。”晏子通過比喻,生動地闡述了“和”與“同”的區別,指出真正的和協在于不同意見的互補,而非簡單的相同。唯有如此,才能達到和諧、平和、公正的社會治理。景公進一步詢問,晏子解釋道:“和協就如同烹飪,將水、火、醋、醬、鹽、梅等調料恰到好處地混合,使味道適中,君子食之,心性得以平和。而國君與臣下的關系也是如此,國君認為可行的地方,可能還有不可行之處,臣下提出不可行,使之更加完善;國君認為不可行的地方,可能還有可行之處,臣下提出可行,去除非可行。因此,政事得以平和,百姓無爭。《詩經》中說:‘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調和五味,五聲和諧,使心性平和,政事得以成就。音樂的道理也如此,由氣、體、類、物、聲、律、音、風、歌配合而成,清濁、大小、長短、疾徐、哀樂、剛柔、迅速、高下、出入、周疏相濟而成。君子聽之,心性平和,德行和諧。《詩經》中說:‘德音不瑕。’梁丘據卻不是這樣,君認為可行,他也認為可行;君認為不可行,他也認為不可行。水加水,誰能食之?琴瑟一音,誰能聽之?不應當相同的道理,就像這樣。”晏子通過生動的比喻,深入淺出地說明了和協與相同之間的區別,強調了在治理國家時需要不同意見的互補與平衡。
以他平他在晏子對齊侯問中是什么意思
景公從打獵回來后,晏子在遄臺等候,梁丘據也趕來。景公說:“只有梁丘據與我和協啊。”晏子回答:“梁丘據與您只是相同,但不能說是和協。”景公問:“和協與相同有什么區別?”晏子說:“和協與相同有本質的區別。和協像烹飪,水、火、醋、醬、鹽、梅,用以烹調魚肉,火候適中。廚師調配味道,使味道恰到好處,味道不夠增加調料,味道過重減少調料。君子食之,心性平和。君臣關系亦然。君認為可行的,其中可能有不可行之處,臣則提出不可行之處,使之可行;君認為不可行的,其中可能有可行之處,臣則提出可行之處,去掉不可行。因此,政事平和,百姓無爭。《詩》云:‘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調和五味,五聲和諧,使心性平和,政事得以成就。君子聽之,心性平和,德行和諧。《詩》云:‘德音不瑕。”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