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的儲藏特性誰知道?
大麥的儲藏特性誰知道?
小麥顯示出較高的耐熱性。當水分含量在17%以上時,糧溫不超過46℃;水分含量在17%以下時,糧溫不超過54℃,小麥仍可保持發芽能力和面粉品質。小麥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且吸濕速度快,在儲存期間極易受到外部濕度的影響,導致水分含量增加。白皮小麥的吸濕性比紅皮小麥強,軟質小麥的吸濕性比硬質小麥強。若吸濕過度,可能會引起發熱、霉變或發芽。此外,小麥的抗蟲性能較差,容易受到害蟲侵擾,其中玉米象和麥蛾尤為嚴重。
導讀小麥顯示出較高的耐熱性。當水分含量在17%以上時,糧溫不超過46℃;水分含量在17%以下時,糧溫不超過54℃,小麥仍可保持發芽能力和面粉品質。小麥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且吸濕速度快,在儲存期間極易受到外部濕度的影響,導致水分含量增加。白皮小麥的吸濕性比紅皮小麥強,軟質小麥的吸濕性比硬質小麥強。若吸濕過度,可能會引起發熱、霉變或發芽。此外,小麥的抗蟲性能較差,容易受到害蟲侵擾,其中玉米象和麥蛾尤為嚴重。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96551652.jpg)
小麥的后熟期較長,大多數品種的小麥后熟期約為2個月,而有些品種的后熟期可超過80天。通常情況下,紅皮小麥的后熟期比白皮小麥要長。小麥在后熟期間,呼吸作用旺盛,代謝活動強烈,當水分含量較高時,容易導致麥堆中心部位溫度升高,甚至發霉。小麥顯示出較高的耐熱性。當水分含量在17%以上時,糧溫不超過46℃;水分含量在17%以下時,糧溫不超過54℃,小麥仍可保持發芽能力和面粉品質。小麥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且吸濕速度快,在儲存期間極易受到外部濕度的影響,導致水分含量增加。白皮小麥的吸濕性比紅皮小麥強,軟質小麥的吸濕性比硬質小麥強。若吸濕過度,可能會引起發熱、霉變或發芽。此外,小麥的抗蟲性能較差,容易受到害蟲侵擾,其中玉米象和麥蛾尤為嚴重。小麥在夏季高溫收獲時,有利于日曬降水的蒸發。一般情況下,若小麥水分含量控制在12.5%以內,并通過加強管理和及時翻動糧面,可以防止結頂現象。儲存一年后,小麥的儲存穩定性明顯提高,品質也有所改善。在常規儲存條件下,小麥品質的最佳保持期為5至6年。品質劣變期過后,小麥品質開始下降,因此,在正常情況下,小麥可以安全保存5至8年。面粉由于失去了種皮的保護,其內的營養物質暴露在外,氧化作用活躍,并且很容易受到害蟲和霉菌的感染。面粉的吸濕能力比小麥更強,散熱和降濕能力卻比小麥弱,因此,濕熱容易積聚,導致儲存穩定性遠不如小麥。在相同的儲存條件下,小麥可以保存數年而品質尚好,而面粉可能只能保存幾個月品質就會劣變。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量多儲存小麥,少儲存面粉,需要多少就加工多少。面粉在堆存期間,由于上層的壓力,下層面粉容易出現結塊現象,隨著時間的延長,結塊情況會加劇。如果面粉水分含量在12%左右,通常經過搓揉和倒袋后,仍可恢復原狀;但如果面粉水分過高或儲存時間過長,面粉可能會發熱霉變,形成較大的團塊,不易恢復。面粉的酸度隨著儲存時間的增長而逐漸增加,溫度越高,水分越大,酸度增加的速度也越快。當面粉酸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不宜繼續儲存,否則會引起酸敗和苦味。根據經驗,面粉的水分含量在12%以下,溫度在35℃左右;水分含量為13.5%,溫度在25℃左右,通常可保存3至6個月。在最佳的溫度、濕度和面粉水分條件下,儲存期最長可達一年半左右。秋季和冬季加工的面粉比夏季加工的面粉更易于保存;陳小麥比新小麥粉更易于保存。(二)儲存技術小麥安全儲存的關鍵是控制水分。在安全水分的前提下,可以采用高溫密閉、低溫密閉、自然缺氧等方法進行儲存。小麥熱入倉密閉儲存方法在之前已有介紹。小麥低溫冷凍密閉的方法是在嚴寒的冬季進行翻倉、除雜、攤晾,然后冷凍至0℃以下,再進行壓蓋密閉。這種方法對消滅越冬害蟲效果顯著,并能延緩外界高溫的影響。低溫密閉儲存可以長期采用,只要沒有異常變化,堆倉密閉無需撤除。小麥也可以采用自然缺氧儲存方法,這種方法能達到殺蟲、防蟲和抑制小麥吸濕的效果。自然缺氧儲存需要滿足以下條件:首先,必須是新小麥,并且要及時入庫,利用小麥后熟期呼吸旺盛的特點降低氧氣濃度;其次,入庫糧溫要在35℃以上,因為高溫降氧速度快,殺蟲效果好;最后,入庫小麥必須符合安全水分標準(通常是12.5%以內)。為了防止害蟲侵害,小麥入倉時也可使用谷物保護劑處理。如果在儲存期間發現害蟲,宜采用磷化鋁熏蒸殺蟲。
大麥的儲藏特性誰知道?
小麥顯示出較高的耐熱性。當水分含量在17%以上時,糧溫不超過46℃;水分含量在17%以下時,糧溫不超過54℃,小麥仍可保持發芽能力和面粉品質。小麥具有較強的吸濕能力,且吸濕速度快,在儲存期間極易受到外部濕度的影響,導致水分含量增加。白皮小麥的吸濕性比紅皮小麥強,軟質小麥的吸濕性比硬質小麥強。若吸濕過度,可能會引起發熱、霉變或發芽。此外,小麥的抗蟲性能較差,容易受到害蟲侵擾,其中玉米象和麥蛾尤為嚴重。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