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中的“西口”是哪里?恰克圖現在是哪里?
《走西口》中的“西口”是哪里?恰克圖現在是哪里?
2.西口是歷史上晉商和陜商通往內外蒙古進行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走西口的主要人群包括晉北人、陜北人和河北人。3.西口的范圍后來擴大,泛指長城以北,從事農業和商品交易的地區,這包括陜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4.恰克圖的地理位置位于西伯利亞南部邊緣。在恰克圖的繁榮時期,從19世紀50年代初到鬧冊洞時期,每年的貿易額保持在1000萬美元以上,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5%-20%,僅次于英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5.盡管在1851年《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簽訂后的前兩年,貿易額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從1853年開始,尤其是1858年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后,恰克圖的交易額開始急劇下降,到了8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減少了3/4。這也標志著恰克圖互市開始走向衰落。
導讀2.西口是歷史上晉商和陜商通往內外蒙古進行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走西口的主要人群包括晉北人、陜北人和河北人。3.西口的范圍后來擴大,泛指長城以北,從事農業和商品交易的地區,這包括陜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4.恰克圖的地理位置位于西伯利亞南部邊緣。在恰克圖的繁榮時期,從19世紀50年代初到鬧冊洞時期,每年的貿易額保持在1000萬美元以上,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5%-20%,僅次于英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5.盡管在1851年《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簽訂后的前兩年,貿易額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從1853年開始,尤其是1858年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后,恰克圖的交易額開始急劇下降,到了8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減少了3/4。這也標志著恰克圖互市開始走向衰落。
1. 西口,在狹義上指的是長城北部的出口,主要包括山西的殺虎口、陜西的府谷口以及河北的獨石口,這些地點是晉北人、陜北人和河北人走向口外的交匯點。2. 西口是歷史上晉商和陜商通往內外蒙古進行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走西口的主要人群包括晉北人、陜北人和河北人。3. 西口的范圍后來擴大,泛指長城以北,從事農業和商品交易的地區,這包括陜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4. 恰克圖的地理位置位于西伯利亞南部邊緣。在恰克圖的繁榮時期,從19世紀50年代初到鬧冊洞時期,每年的貿易額保持在1000萬美元以上,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5%-20%,僅次于英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5. 盡管在1851年《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簽訂后的前兩年,貿易額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從1853年開始,尤其是1858年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后,恰克圖的交易額開始急劇下降,到了8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減少了3/4。這也標志著恰克圖互市開始走向衰落。來源:百度百科-恰克圖來源:百度百科-走西口詳情
《走西口》中的“西口”是哪里?恰克圖現在是哪里?
2.西口是歷史上晉商和陜商通往內外蒙古進行貿易的重要通道,因此,走西口的主要人群包括晉北人、陜北人和河北人。3.西口的范圍后來擴大,泛指長城以北,從事農業和商品交易的地區,這包括陜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4.恰克圖的地理位置位于西伯利亞南部邊緣。在恰克圖的繁榮時期,從19世紀50年代初到鬧冊洞時期,每年的貿易額保持在1000萬美元以上,占中國進出口總值的15%-20%,僅次于英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5.盡管在1851年《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簽訂后的前兩年,貿易額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但從1853年開始,尤其是1858年中俄《天津條約》簽訂后,恰克圖的交易額開始急劇下降,到了8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減少了3/4。這也標志著恰克圖互市開始走向衰落。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