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國躍居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認為中國跨越式發展付出了哪些沉重代價?
2010年中國躍居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認為中國跨越式發展付出了哪些沉重代價?
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這種以數量增長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現代社會主要表現為遷移農業和游牧業等粗放型經濟形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特點是消耗高、成本高、產品質量難以提升,經濟效益較低。具體到資源環境方面,中國的發展付出以下代價。1.礦產能源資源:包括礦產能源的儲蓄量、開采量和產生的廢物總量。2.土地資源:包括耕地面積的減少、耕地質量指數、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情況。3.水資源:包括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資源儲量的減少、淡水資源污染和水質下降程度、洪澇災害。4.森林資源:包括森林面積、森林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災面積。5.海洋資源:包括近海水體質量、水體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資源的減少。
導讀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這種以數量增長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現代社會主要表現為遷移農業和游牧業等粗放型經濟形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特點是消耗高、成本高、產品質量難以提升,經濟效益較低。具體到資源環境方面,中國的發展付出以下代價。1.礦產能源資源:包括礦產能源的儲蓄量、開采量和產生的廢物總量。2.土地資源:包括耕地面積的減少、耕地質量指數、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情況。3.水資源:包括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資源儲量的減少、淡水資源污染和水質下降程度、洪澇災害。4.森林資源:包括森林面積、森林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災面積。5.海洋資源:包括近海水體質量、水體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資源的減少。
中國在2010年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快速發展背后,是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環境造成了影響,這些影響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包括各種獨立的靜態物質和能量,而環境資源則是靜態與動態的統一體。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這種以數量增長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現代社會主要表現為遷移農業和游牧業等粗放型經濟形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特點是消耗高、成本高、產品質量難以提升,經濟效益較低。具體到資源環境方面,中國的發展付出以下代價:1. 礦產能源資源:包括礦產能源的儲蓄量、開采量和產生的廢物總量。2. 土地資源:包括耕地面積的減少、耕地質量指數、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情況。3. 水資源:包括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資源儲量的減少、淡水資源污染和水質下降程度、洪澇災害。4. 森林資源:包括森林面積、森林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災面積。5. 海洋資源:包括近海水體質量、水體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資源的減少。6. 草地資源:包括草地面積、草地面積減少量、草地質量指數、草地退化(特別是沙化、堿化)程度、草地受災面積。詳情
2010年中國躍居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認為中國跨越式發展付出了哪些沉重代價?
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依賴于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擴張。這種以數量增長為核心的經濟增長方式,在現代社會主要表現為遷移農業和游牧業等粗放型經濟形式。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特點是消耗高、成本高、產品質量難以提升,經濟效益較低。具體到資源環境方面,中國的發展付出以下代價。1.礦產能源資源:包括礦產能源的儲蓄量、開采量和產生的廢物總量。2.土地資源:包括耕地面積的減少、耕地質量指數、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情況。3.水資源:包括可用地表和地下淡水資源儲量的減少、淡水資源污染和水質下降程度、洪澇災害。4.森林資源:包括森林面積、森林采伐量和采伐密度、森林受災面積。5.海洋資源:包括近海水體質量、水體污染程度及近海生物資源的減少。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