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常見辭匯(十六畫)
佛學常見辭匯(十六畫)
【器世間】 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眾生居住。【器世界】 與器世間同義。【學】 修學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學,在果上則叫做無學。【學人】 學道的人。【學處】 1.修學之處,如五戒也叫五學處。2.科目敏陸虛,即修學佛法的科目。3.方法,即修學佛法的方法。【學法女】 見式叉摩那尼條。【學無學】 有學和無學。修正道以斷煩惱,叫做有學;悟真理而斷煩惱,再無可修學,叫做無學。小乘以前面之三果為有學,最后之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則以菩薩之十地為有學,至高無上的佛果為無學。【導師】 引導大眾進入佛道的人,是佛菩薩的通稱。【憶持】 記憶和受持。【懈怠】 懶惰。
導讀【器世間】 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眾生居住。【器世界】 與器世間同義。【學】 修學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學,在果上則叫做無學。【學人】 學道的人。【學處】 1.修學之處,如五戒也叫五學處。2.科目敏陸虛,即修學佛法的科目。3.方法,即修學佛法的方法。【學法女】 見式叉摩那尼條。【學無學】 有學和無學。修正道以斷煩惱,叫做有學;悟真理而斷煩惱,再無可修學,叫做無學。小乘以前面之三果為有學,最后之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則以菩薩之十地為有學,至高無上的佛果為無學。【導師】 引導大眾進入佛道的人,是佛菩薩的通稱。【憶持】 記憶和受持。【懈怠】 懶惰。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總稱。與器世間同義。【器世間】 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眾生居住。【器世界】 與器世間同義。【學】 修學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學,在果上則叫做無學。【學人】 學道的人。【學處】 1.修學之處,如五戒也叫五學處。2.科目敏陸虛,即修學佛法的科目。3.方法,即修學佛法的方法。【學法女】 見式叉摩那尼條。【學無學】 有學和無學。修正道以斷煩惱,叫做有學;悟真理而斷煩惱,再無可修學,叫做無學。小乘以前面之三果為有學,最后之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則以菩薩之十地為有學,至高無上的佛果為無學。【導師】 引導大眾進入佛道的人,是佛菩薩的通稱。【憶持】 記憶和受持。【懈怠】 懶惰。【懈慢界】 又名懈慢國,此國位于我們此世界的西方十二億那由他之處,正好是去極樂世界的中途,生活在那里的人,因貪戀其國土的快樂,人人生起一種懈怠憍慢的心理,不想再進一步的生到極樂世界去。【擇滅】 涅槃的別名,因涅槃是人類最高智慧所選擇的寂滅橋燃法。【擇法眼】 選擇正法之眼。【擇法覺支】 見七覺支條。【曇無】 又作達磨,華譯為法。【曇摩】 見曇無條。【樹想】 十六觀之一。【樹下坐】 十二頭陀行之一。【機】 1.根機。2.機緣。【機性】 人的機根性質。【機根】 機緣和根性。【機教】 眾生的根機和佛的教法。【機緣】 1.根機和因緣。2.從前結過的緣,現在到了熟的時候,也就是機會到了。【橫起】 見橫出條。【橫截】 橫截三界五趣生死之流,以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橫出】 凈土門易行道中有橫超與橫出的二道,聞悉如來的本愿而不疑,憑此堅強的信念就會得到往生的益處,死后直接往生于真實的報土,叫做橫超,若是單憑自己的力量而修定散之諸行,將來死后往生于方便的化土,叫做橫出。【濁劫】 濁惡的時期,也就是五濁中之劫濁,在減劫人壽二萬歲以后開始。【濁惡】 五濁和十惡。五濁是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十惡是殺、盜、婬、妄、惡口、兩舌、綺語、貪欲、瞋恚、邪見。【濁惡處】 五濁十惡之處,即娑婆世界。【焰口】 餓鬼名,因其口出火焰,故名。【燈】 六種供具之一。【燈明】 六種供具之一,即在佛前所供奉的燈火,它標志佛的智波羅蜜。【燈明佛】 日月燈明佛的簡稱。【燃指】 把一只手指在佛前燒去,意思是拿這只手指來供佛。【燃燈佛】 見然燈佛條。【燒香】 五種供養或六種供養之一,按照世諦來說,目的是拂邪氣,請神靈,若按照第一義諦來說,則是使所修的功德,周徧于一切處。【燒指】 自燒手指,以表示其信仰之虔誠。【獨覺】 又名緣覺,或辟支佛,是于無佛之世靠自己覺悟的力量而脫離生死的人。【獨覺舍悲障】 獨覺的行人,但能自度,無利他之心,故悉蠢不能起大悲心以利益眾生,因此不能獲得至高無上的佛果,故曰舍悲障。【獨散意識】 獨的意思,是它能獨起思構,獨自分別一切法,或獨作回憶過去的事,獨生出極猛利的勢用。散的意思,是凡夫心常散亂,故名獨散。因它不必和前五識俱起,故又名獨頭意識。【獨頭意識】 與獨散意識同義。【縛】 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系縛人們的身心,使不得自在。【縛定印】 金剛部的入定印。【蕅益】 名智旭,與永明、蓮池、憨山等為明末清初四大師。【融通】 和洽的意思。【遵式】 宋慈云懺主的名字。見慈云條。【親緣】 凈土門所立三緣之一。見三緣條。【睹史多天】 兜率天。【諦】 真實不虛妄的道理的意思,如俗事虛妄的道理,叫做俗諦,涅槃寂靜的道理叫做真諦。【諦善巧】 十善巧之一。【諦察法忍】 三忍之一。【諸天】 指三界二十八天。見二十八天條。【諸見】 一切的邪見。【諸有】 一切之有。有有三有、四有、七有、九有、二十五有等的分別。【諸宗】 一切的宗派。【諸受】 苦樂舍等一切感受。【諸相】 一切事物的形相。【諸漏】 一切的煩惱。漏即煩惱的別名。【諸趣】 六道的意思。【諸蘊】 指色受想行識五蘊。見五蘊條。【諸佛】 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之佛。【諸法】 指森羅萬象的一切事物。【諸法真如】 以法空觀,觀法空之后,所得的真如,叫法空真如,若觀諸法皆空,即得諸法真如。【諳法皆空】 謂諸法皆無自性,當體即空。【諸法實相】 又名真如、法性、實際等,即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諸法無我】 三法印之一。見三法印條。【諸法無相】 謂諸法都是因緣假合而生,無一定的形相。【諸法因緣生】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諸法寂滅相】 諸法的實相,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叫做寂滅相。【諸法畢竟空】 有為無為諸法畢竟空無的意思。有為法乃因緣所生,只有假相幻用,空無自性,故畢竟空,無為法連假相幻用都無,是智觀上假說名義,所以也是畢竟空。【諸上善人】 許多上等的善人。【諸行無常】 三法印之一。見三印條。【賴耶】 阿賴耶的簡稱。【賴耶識】 阿賴耶識的簡稱。【繞佛】 旋繞諸佛,是表示恭敬愛慕的意思。【繞塔】 右繞佛塔,是表示歸敬的意思。【醍醐】 經過多次制煉的乳酪,味中第一,也可作藥用醫眾病,在涅槃經中,把它比喻佛性,是五味之一。【醍醐味】 五味之一。見五味條。【醍醐經】 天臺宗說法華涅槃二經是醍醐味的經典。【錫杖】 菩薩頭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環,表四諦十二因緣之義。比丘向人乞食,到門口,便振動錫杖上的小環作聲,以讓人知道。【閻王】 即閻羅王,又譯作琰魔王,若譯義為雙世,言其苦樂并受。又為雙王,言兄妹二人并為王,兄治男事,妹治女事。據法苑珠林記載:閻羅王往昔為沙毗國王,與鄰國戰而敗,國王忿極,與諸大臣兵卒皆發愿,愿死后為地獄主,執鄰國諸
佛學常見辭匯(十六畫)
【器世間】 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眾生居住。【器世界】 與器世間同義。【學】 修學戒定慧。在因位叫做有學,在果上則叫做無學。【學人】 學道的人。【學處】 1.修學之處,如五戒也叫五學處。2.科目敏陸虛,即修學佛法的科目。3.方法,即修學佛法的方法。【學法女】 見式叉摩那尼條。【學無學】 有學和無學。修正道以斷煩惱,叫做有學;悟真理而斷煩惱,再無可修學,叫做無學。小乘以前面之三果為有學,最后之阿羅漢果為無學,大乘則以菩薩之十地為有學,至高無上的佛果為無學。【導師】 引導大眾進入佛道的人,是佛菩薩的通稱。【憶持】 記憶和受持。【懈怠】 懶惰。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