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三更是幾點(古代時辰對照表)
古代三更是幾點(古代時辰對照表)
2.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1點。3.亥時,是晚上9點至10點。4.夜晚被分為四個時段,從傍晚到清晨共有五個節點,更夫會敲鑼擊鼓來告知人們具體時間。5.一夜分為五個更,也稱作五鼓、五夜。6.一更,大約在傍晚6:36,也稱作黃昏、日暮、日夕、甲夜等。這時太陽剛落山,天色未完全黑暗,還能看到人的活動,故有一更人之說。7.二更,約在晚上9:45,又稱為人定、定昏。此時天空已完全黑暗,萬物寂靜,人們大多在家中休息,能聽到報時的鑼聲,故有二更鑼之說。8.三更,即夜半三更,約在晚上11:55(或零點整),也稱夜半、中夜、子夜。這是夜晚最黑暗的時候,古人認為這是鬼魂活動的時間,故稱三更鬼。
導讀2.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1點。3.亥時,是晚上9點至10點。4.夜晚被分為四個時段,從傍晚到清晨共有五個節點,更夫會敲鑼擊鼓來告知人們具體時間。5.一夜分為五個更,也稱作五鼓、五夜。6.一更,大約在傍晚6:36,也稱作黃昏、日暮、日夕、甲夜等。這時太陽剛落山,天色未完全黑暗,還能看到人的活動,故有一更人之說。7.二更,約在晚上9:45,又稱為人定、定昏。此時天空已完全黑暗,萬物寂靜,人們大多在家中休息,能聽到報時的鑼聲,故有二更鑼之說。8.三更,即夜半三更,約在晚上11:55(或零點整),也稱夜半、中夜、子夜。這是夜晚最黑暗的時候,古人認為這是鬼魂活動的時間,故稱三更鬼。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92920052.jpg)
1. 古時候,一天被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時辰相當于現代的兩個小時。2. 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1點。3. 亥時,是晚上9點至10點。4. 夜晚被分為四個時段,從傍晚到清晨共有五個節點,更夫會敲鑼擊鼓來告知人們具體時間。5. 一夜分為五個更,也稱作五鼓、五夜。6. 一更,大約在傍晚6:36,也稱作黃昏、日暮、日夕、甲夜等。這時太陽剛落山,天色未完全黑暗,還能看到人的活動,故有一更人之說。7. 二更,約在晚上9:45,又稱為人定、定昏。此時天空已完全黑暗,萬物寂靜,人們大多在家中休息,能聽到報時的鑼聲,故有二更鑼之說。8. 三更,即夜半三更,約在晚上11:55(或零點整),也稱夜半、中夜、子夜。這是夜晚最黑暗的時候,古人認為這是鬼魂活動的時間,故稱三更鬼。9. 四更,約在凌晨1:04,也稱為荒雞、雞鳴。此時天色開始泛白,人們處于深度睡眠狀態,盜賊有時會選擇在此時刻行動,故四更天也稱為狗盜之時四更盜。10. 五更,約在凌晨3:14,也稱為黎明、平旦,是夜晚與白晝交替之際。此時公雞開始打鳴,人們從睡夢中蘇醒,新的一天開始了。夜晚的鼓聲與清晨的鐘聲,構成了所謂的晨鐘暮鼓。詳情
古代三更是幾點(古代時辰對照表)
2.子時,指的是晚上11點至次日凌晨1點。3.亥時,是晚上9點至10點。4.夜晚被分為四個時段,從傍晚到清晨共有五個節點,更夫會敲鑼擊鼓來告知人們具體時間。5.一夜分為五個更,也稱作五鼓、五夜。6.一更,大約在傍晚6:36,也稱作黃昏、日暮、日夕、甲夜等。這時太陽剛落山,天色未完全黑暗,還能看到人的活動,故有一更人之說。7.二更,約在晚上9:45,又稱為人定、定昏。此時天空已完全黑暗,萬物寂靜,人們大多在家中休息,能聽到報時的鑼聲,故有二更鑼之說。8.三更,即夜半三更,約在晚上11:55(或零點整),也稱夜半、中夜、子夜。這是夜晚最黑暗的時候,古人認為這是鬼魂活動的時間,故稱三更鬼。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