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是氣象災害還是地質災害
海嘯是氣象災害還是地質災害
海嘯的傳播速度極快,有時可達每小時700至800千米,在短時間內就能橫跨整個大洋;其波長可能達到數百公里,且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損失很小。盡管在廣闊的洋面上波高可能不足一米,但當海嘯到達海岸淺水區時,波高會急劇增加,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海嘯的路徑主要受到海底地形、海岸線的幾何形狀以及波浪特性的影響。這些巨大的水墻每隔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就會重復一次,每次都會帶來摧毀性的力量,摧毀堤岸,淹沒陸地,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全球海嘯多發區大致與地震帶相吻合。海嘯的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和滑坡海嘯。地震海嘯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當地殼發生急劇升降變化時,海水會因此產生強烈擾動。這種擾動有兩種機制:下降型和隆起型。
導讀海嘯的傳播速度極快,有時可達每小時700至800千米,在短時間內就能橫跨整個大洋;其波長可能達到數百公里,且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損失很小。盡管在廣闊的洋面上波高可能不足一米,但當海嘯到達海岸淺水區時,波高會急劇增加,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海嘯的路徑主要受到海底地形、海岸線的幾何形狀以及波浪特性的影響。這些巨大的水墻每隔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就會重復一次,每次都會帶來摧毀性的力量,摧毀堤岸,淹沒陸地,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全球海嘯多發區大致與地震帶相吻合。海嘯的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和滑坡海嘯。地震海嘯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當地殼發生急劇升降變化時,海水會因此產生強烈擾動。這種擾動有兩種機制:下降型和隆起型。
海嘯通常被歸類為地質災害,它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引發的具有破壞性的海浪。海嘯的傳播速度極快,有時可達每小時700至800千米,在短時間內就能橫跨整個大洋;其波長可能達到數百公里,且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損失很小。盡管在廣闊的洋面上波高可能不足一米,但當海嘯到達海岸淺水區時,波高會急劇增加,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海嘯的路徑主要受到海底地形、海岸線的幾何形狀以及波浪特性的影響。這些巨大的水墻每隔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就會重復一次,每次都會帶來摧毀性的力量,摧毀堤岸,淹沒陸地,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全球海嘯多發區大致與地震帶相吻合。海嘯的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和滑坡海嘯。地震海嘯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當地殼發生急劇升降變化時,海水會因此產生強烈擾動。這種擾動有兩種機制:下降型和隆起型。1. 下降型海嘯:在一些構造地震中,海底地殼會出現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會首先涌向這個突然下陷的空間,并在上方積聚。當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會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并向四周傳播。這種類型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的地震海嘯就是此類。2. 隆起型海嘯:在一些構造地震中,海底地殼會出現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之抬升并在隆起區域上方積聚。由于重力作用,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平衡,于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巨浪。這種類型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于此類。詳情
海嘯是氣象災害還是地質災害
海嘯的傳播速度極快,有時可達每小時700至800千米,在短時間內就能橫跨整個大洋;其波長可能達到數百公里,且在傳播過程中能量損失很小。盡管在廣闊的洋面上波高可能不足一米,但當海嘯到達海岸淺水區時,波高會急劇增加,可達數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墻。海嘯的路徑主要受到海底地形、海岸線的幾何形狀以及波浪特性的影響。這些巨大的水墻每隔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就會重復一次,每次都會帶來摧毀性的力量,摧毀堤岸,淹沒陸地,造成生命和財產的損失。全球海嘯多發區大致與地震帶相吻合。海嘯的成因可以分為三類:地震海嘯、火山海嘯和滑坡海嘯。地震海嘯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當地殼發生急劇升降變化時,海水會因此產生強烈擾動。這種擾動有兩種機制:下降型和隆起型。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