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發音:yī huī ér jiù。3.解釋:就,成。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了文章或畫作。4.出處: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5.繁體:一揮而就;6.常用程度:常用;7.感情色彩:中性;8.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9.結構:偏正式成語。10.產生年代:古代。11.注意事項:成語中的“一”,要彎睜不能讀作“yì”。
導讀2.發音:yī huī ér jiù。3.解釋:就,成。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了文章或畫作。4.出處: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5.繁體:一揮而就;6.常用程度:常用;7.感情色彩:中性;8.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9.結構:偏正式成語。10.產生年代:古代。11.注意事項:成語中的“一”,要彎睜不能讀作“yì”。
2.發音:yī huī ér jiù。3.解釋:就,成。形容才思敏捷,一動筆就寫成了文章或畫作。4.出處:宋·朱弁《曲洧舊聞》第七卷:“東坡一揮而就,不日傳部下,紙為之貴。”。5.繁體:一揮而就;6.常用程度:常用;7.感情色彩:中性;8.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9.結構:偏正式成語。10.產生年代:古代。11.注意事項:成語中的“一”,要彎睜不能讀作“y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