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矩是什么意思?
逾矩是什么意思?
【條目2】“逾矩”一詞出自《論語·為政》、《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以及《文成公主的故事》等文獻。【條目3】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條目4】在這里,“有”表示“又”,而“立”指的是建立或成立,涉及立身處世的層面。“不惑”意味著對于堅定的志向沒有疑惑,或指不受外界是非的影響。“天命”指的是那些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表示能夠分辨出別人話中的是非真假。“不逾矩”則是指不會越過規矩。
導讀【條目2】“逾矩”一詞出自《論語·為政》、《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以及《文成公主的故事》等文獻。【條目3】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條目4】在這里,“有”表示“又”,而“立”指的是建立或成立,涉及立身處世的層面。“不惑”意味著對于堅定的志向沒有疑惑,或指不受外界是非的影響。“天命”指的是那些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表示能夠分辨出別人話中的是非真假。“不逾矩”則是指不會越過規矩。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57808252.jpg)
【條目1】逾矩,意為超越法度。【條目2】“逾矩”一詞出自《論語·為政》、《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以及《文成公主的故事》等文獻。【條目3】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條目4】在這里,“有”表示“又”,而“立”指的是建立或成立,涉及立身處世的層面。“不惑”意味著對于堅定的志向沒有疑惑,或指不受外界是非的影響。“天命”指的是那些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表示能夠分辨出別人話中的是非真假。“不逾矩”則是指不會越過規矩。【條目5】本章中,孔子自述了其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到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即不受環境所左右的階段;七十歲則是主觀意識和做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達到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條目6】從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領悟到兩點:一是道德修養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遵守道德規范,而非勉強為之。【條目7】理解“不逾矩”的含義,讓我們意識到要做規規矩矩的人,需要平時就注重道德修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道德修養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個終身的過程。我們應該始終保持好心態,做一輩子的好人,不做讓人討厭的事情,不為老不尊。偶爾做好事是好的,但始終如一地做好事,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
逾矩是什么意思?
【條目2】“逾矩”一詞出自《論語·為政》、《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以及《文成公主的故事》等文獻。【條目3】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條目4】在這里,“有”表示“又”,而“立”指的是建立或成立,涉及立身處世的層面。“不惑”意味著對于堅定的志向沒有疑惑,或指不受外界是非的影響。“天命”指的是那些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表示能夠分辨出別人話中的是非真假。“不逾矩”則是指不會越過規矩。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