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
靈活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
1、大齡失業、協保人員(男性年滿45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2、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3、農村低收入家庭成員。4、連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5、經鑒定為中度殘疾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6、被征地并領取生活費補貼期滿后仍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7、刑釋解教人員等有特殊困難的其他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材料。1、戶口本。2、《勞動手冊》。3、《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辦理流程。1、具有本市戶籍的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應憑戶口本、《勞動手冊》到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時須填寫《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申請人應如實反映個人情況,并承諾接受區縣提供的各項就業服務措施。
導讀1、大齡失業、協保人員(男性年滿45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2、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3、農村低收入家庭成員。4、連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5、經鑒定為中度殘疾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6、被征地并領取生活費補貼期滿后仍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7、刑釋解教人員等有特殊困難的其他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材料。1、戶口本。2、《勞動手冊》。3、《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辦理流程。1、具有本市戶籍的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應憑戶口本、《勞動手冊》到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時須填寫《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申請人應如實反映個人情況,并承諾接受區縣提供的各項就業服務措施。
靈活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辦理條件:法定勞動年齡段內的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中有一定勞動能力且就業愿望迫切,但因自身就業條件差而難以實現市場化就業,連續處于實際失業狀態6個月以上的下列人員。1、大齡失業、協保人員(男性年滿45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2、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3、農村低收入家庭成員;4、連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5、經鑒定為中度殘疾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6、被征地并領取生活費補貼期滿后仍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7、刑釋解教人員等有特殊困難的其他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材料:1、戶口本;2、《勞動手冊》;3、《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辦理流程:1、具有本市戶籍的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應憑戶口本、《勞動手冊》到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時須填寫《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申請人應如實反映個人情況,并承諾接受區縣提供的各項就業服務措施;2、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在收到《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后5個工作日內,組織就業援助員核實申請人實際情況,并提出初審意見。符合條件的,上報區縣就業促進中心進行審批;對不符合認定條件的,告知申請人并做好政策解釋工作;3、區縣就業促進中心對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提交的就業困難人員申請進行審核,并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審批意見。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辦理所需時間:15個工作日。法律依據《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第四十條,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制定專門的就業援助計劃,對就業援助對象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本規定所稱就業援助對象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困難對象是指因身體狀況、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以及連續失業一定時間仍未能實現就業的人員。零就業家庭是指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家庭人員均處于失業狀況的城市居民家庭。對援助對象的認定辦法,由省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據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就業援助對象范圍制定。第四十一條,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可以向所在地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申請就業援助。經街道、社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確認屬實的,納入就業援助范圍。第四十二條,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建立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制度,通過落實各項就業扶持政策、提供就業崗位信息、組織技能培訓等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和公益性崗位援助,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在公益性崗位上安置的就業困難人員,按照國家規定給予崗位補貼。
靈活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條件
1、大齡失業、協保人員(男性年滿45周歲、女性年滿40周歲)。2、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3、農村低收入家庭成員。4、連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個月以上的家庭成員。5、經鑒定為中度殘疾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員。6、被征地并領取生活費補貼期滿后仍難以實現就業的人員。7、刑釋解教人員等有特殊困難的其他人員。就業困難人員認定申請材料。1、戶口本。2、《勞動手冊》。3、《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辦理流程。1、具有本市戶籍的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應憑戶口本、《勞動手冊》到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就業服務機構提出申請,申請時須填寫《就業困難人員申請表》。申請人應如實反映個人情況,并承諾接受區縣提供的各項就業服務措施。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