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抗拒考試的時候呢,一般來講,是他對于自己的表現不滿意,但又很在意自己表現的一個矛盾心理的體現。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呢,就對自我的表現有了意識,他就知道自己的好與壞,他有一些相對成熟的孩子呢,就更加能分辨,或者說能意識到自己表現的好壞,而且呢,他對別人如何評價他的表現是很在意的。但是當他參加考試的時候呢,無論他考得好與壞都會被別人評價,所以有可能孩子呢,是不希望他的考試被別人評價,這是一點還有一種可能性呢,就是他知道自己肯定考得不好,那樣的話呢,一旦考試了他就會被證明他考得不好,這樣的話呢就會被別人批評,所以呢他就會抗拒考試。 但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就是考試對于他來講意味著兩個事情,第一就是他是一定要考試的,除非你不上學,但是不上學不可能,所以這沒有太多的可選擇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那么多選擇那么多的不情愿,因為大部分只要你活著大部分事情都是無可奈何的,所以呢,還讓孩子盡早的明白他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去考試,對于他以后更容易接受社會的殘酷會有幫助的。同時呢,要疏導孩子,讓他明白考試所檢驗出來的,恰恰就是他所需要知道的,就是他目前表現的目前所學習掌握的程度,他將來會變得更好,但是沒有目前不太好的一個標準,他怎么能展現出來更好呢?因為好都是一個比較也沒有不好就沒有好,所以呢,你這次考試如果成績考了90分,那你就知道自己可以再往上提高,提高到91分92分,如果你這次成績考的只有10分20分,那你下次哪怕考到30分,那你也是有很大的進步,考到40分的話那進步就更大了,所以無論怎么樣對于他來講,這都是值得慶祝的。我認為作為家長不要將孩子過度的保護,認為這個世界太殘酷了,孩子太小了,他不該讓孩子這么早的面對,我認為這是很錯的一個心態,這個社會的殘酷是是客觀的事實,所以呢,我們如果能讓孩子比較主動的比較主動的去接受這些現實的話呢,然后產生積極的應對的態度,那對于孩子將來的發展,孩子的心理發展,孩子的成長都是有很積極的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