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醫保哪年開始實行
職工醫保哪年開始實行
我國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是繼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即國發(1997)26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之后,又一個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改革,在這之前我國也有醫療保制度,但是不屬于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而是屬于公費醫療制度,但是只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國有企業的職工才能享受,基本屬于實報實銷形式,只要到醫院看病就醫,門診費用憑票就可以報銷,住院費用由單位統一結算,所以經常出現一人公費,全家沾光的情況,導致很多單位不堪重負,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導讀我國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是繼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即國發(1997)26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之后,又一個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改革,在這之前我國也有醫療保制度,但是不屬于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而是屬于公費醫療制度,但是只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國有企業的職工才能享受,基本屬于實報實銷形式,只要到醫院看病就醫,門診費用憑票就可以報銷,住院費用由單位統一結算,所以經常出現一人公費,全家沾光的情況,導致很多單位不堪重負,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56849052.jpg)
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建立時間是從1999年初開始,到了1999年底基本完成。所以現在一般計算醫療保險的視同繳費年限,都是按照1999年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或是實際繳費年限,都可以計算為醫療保險的視同繳費年限。我國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是繼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即國發(1997)26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之后,又一個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改革,在這之前我國也有醫療保制度,但是不屬于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而是屬于公費醫療制度,但是只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國有企業的職工才能享受,基本屬于實報實銷形式,只要到醫院看病就醫,門診費用憑票就可以報銷,住院費用由單位統一結算,所以經常出現一人公費,全家沾光的情況,導致很多單位不堪重負,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加快,除了國有企業、機關事業單位以外,我國外資經濟,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一方面是大量體制內人員的享受著公費醫療的待遇,而作為納稅人的外資企業職工、民營企業職工,因為生病住院而無法報銷醫療費用,嚴重阻礙了人員的合理流動,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進步。加之養老制度已經改革,全國的所有企業都納入了養老保險的范疇,但是醫療保險作為職工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也必須要提上改革的議事日程,才能使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缺項,才會更加完整。所以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年之后,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即國發(1998)44號文件。醫療保險制度的名稱叫“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個名稱實際上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有區別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其制度名稱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之所以叫“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適用范圍只包括企業職工,而不包括機關事業單位,但是醫療保險制度的名稱是“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從范圍上更廣,包括了城鎮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私營企業等)、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到現在為止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參加,包括農村居民、城鎮居民都可以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從制度設計上,也是比較具有超前性的,很多內容到現在都在一種沿用。比如統籌層次,從制度開始建立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市以外,就是以地市級城市作為統籌單位,后來重慶市直轄以后,也是按照直轄市的要求實行的省級統籌。繳費方式到現在也沒有變化,都是按照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比例繳納,其中單位繳納部分為6%左右,個人繳費部分為2%左右,實行兩個賬戶進行管理,即單位繳費部分計入醫療統籌基金管理,個人繳費部分計入個人賬戶管理。除了個人繳納部分全額返還到個人賬戶以外,單位繳費部分要按照繳費30%左右劃入個人賬戶,但是這個劃入的職權范圍屬于各個地方政府來規定,由統籌區制定具體政策,然后報省級政府同意后執行,具體到每個參保人統籌部分具體劃入多少比例,根據年齡結構和支付范圍來確定。在報銷待遇方面,雖然沒有明確具體的報銷比例,但是確定起付線的標準是不超過當地職工社會年平均工資的10%,報銷最高限額不超過職工社會年平均工資的4倍,起付標準以下的醫療費用,從個人賬戶中支付或由個人自付。起付標準以上、最高支付限額以下的醫療費用,主要從統籌基金中支付,個人也要負擔一定比例。由于這個決定是一個框架性,原則性比較強的制度,所以各地根據自己參保人情況,收支情況等,制定的起付線標準,起付線以上部分報銷比例也是不完全相同的,但從總體的比例來看,一般綜合的比例在70%左右,根據醫院等級和參保人的年齡就夠有所調整。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七條規定:“參加職工 基本醫療保險 的個人,達到 法定退休年齡 時累計繳費達到國家規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基本 醫療保險待遇 ;未達到的,可以繳費至國家規定年限。
職工醫保哪年開始實行
我國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是繼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即國發(1997)26號文件,即《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之后,又一個事關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改革,在這之前我國也有醫療保制度,但是不屬于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而是屬于公費醫療制度,但是只有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國有企業的職工才能享受,基本屬于實報實銷形式,只要到醫院看病就醫,門診費用憑票就可以報銷,住院費用由單位統一結算,所以經常出現一人公費,全家沾光的情況,導致很多單位不堪重負,從此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