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具體體現
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具體體現
(1)民事主體參與法律關系的機會均等,在民事活動中須進行正當競爭,反對任何不正當競爭行為。(2)在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上利益應均衡,合理分配權利義務。(3)在責任面前要合理負擔,任何人都應對自己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負責。一、法律如何體現公平正義。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導讀(1)民事主體參與法律關系的機會均等,在民事活動中須進行正當競爭,反對任何不正當競爭行為。(2)在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上利益應均衡,合理分配權利義務。(3)在責任面前要合理負擔,任何人都應對自己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負責。一、法律如何體現公平正義。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56970652.jpg)
公平原則在民法上主要表現在:(1)民事主體參與法律關系的機會均等,在民事活動中須進行正當競爭,反對任何不正當競爭行為;(2)在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上利益應均衡,合理分配權利義務;(3)在責任面前要合理負擔,任何人都應對自己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負責。一、法律如何體現公平正義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實施法律是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立法公平正義宗旨和目的的具體體現,重點應當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自覺守法實現公平正義。二、法律的普遍適用性法律的普遍適用性是指(1)法治原則。法律適用活動要嚴格依法進行,既包括程序方面也包括實體方面;既包括對事實的認定也包括對法律的適用,即通常所說的“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2)平等原則。它要求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適用法律處理案件時,對任何公民,不論其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別,不論其政治、社會地位有何不同,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獨立原則。即國家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司法權,不受其它任何機關、組織和公民個人的干預。(4)責任原則。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在法律適用過程中如果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社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后果的,要依法承擔責任。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公平原則在民法中的具體體現
(1)民事主體參與法律關系的機會均等,在民事活動中須進行正當競爭,反對任何不正當競爭行為。(2)在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上利益應均衡,合理分配權利義務。(3)在責任面前要合理負擔,任何人都應對自己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負責。一、法律如何體現公平正義。1、通過民主科學立法把公平正義的道德訴求法律化。立法通過民主的方式和法定程序,合理配置社會資源、分配權利與義務、明確權力與責任等實體性利益安排,通過立法規定相關程序、制定行為規則、劃定行為界限、明確行為方式等等,實現通過立法分配正義的目的。2、通過實施法律實現公平正義。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后,我國法治建設的主要任務從以立法為中心轉向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全面有效實施法律成為推進依法治國的中心工作。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