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投資者認定標準
專業投資者認定標準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頒布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就投資者的資產規模、收入水平、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認購最低金額等方面,對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作出了明確的劃分。專業投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機構,這里就包括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等。同時,其下屬的子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人一旦經行業協會備案或登記,也可以成為專業投資者。除此之外,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養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包括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ll),都是專業投資者。
導讀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頒布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就投資者的資產規模、收入水平、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認購最低金額等方面,對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作出了明確的劃分。專業投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機構,這里就包括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等。同時,其下屬的子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人一旦經行業協會備案或登記,也可以成為專業投資者。除此之外,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養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包括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ll),都是專業投資者。
專業投資者主要分為機構專業投資者與個人專業投資者。其中機構專業投資者要求凈資產不低于兩千萬,其中金融資產不低于一千萬,且必須擁有兩年以上金融領域投資經驗;個人專業投資者主要要求最近一年內金融資產不低于五百萬元或最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且擁有兩年以上金融領域投資經驗或在相關機構任職。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頒布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就投資者的資產規模、收入水平、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認購最低金額等方面,對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作出了明確的劃分。專業投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機構,這里就包括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等。同時,其下屬的子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人一旦經行業協會備案或登記,也可以成為專業投資者。除此之外,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養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包括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ll),都是專業投資者。如果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那么需要保證其最近1年末凈資產不低于2000萬元,其中金融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投資經驗方面,要具有2年以上證券、基金、期貨、黃金、外匯等投資經歷。第二類專業投資者是個人。對于這類投資者,需要滿足相關的規定。如果投資者是自然人,資產方面,要求其金融資產不低于500萬元,或者最近3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投資經驗以及職業要求方面,要有2年以上證券、基金等金融產品的投資經歷,或者是投資機構的高級管理人員、有職業資格認證并從事金融相關業務的注冊會計師和律師。法律依據:《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證監會令[105]號)第十二條: 第十二條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于100萬元且符合下列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一)凈資產不低于1000萬元的單位;(二)金融資產不低于300萬元或者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的個人。前款所稱金融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基金份額、資產管理計劃、銀行理財產品、信托計劃、保險產品、期貨權益等。
專業投資者認定標準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國證監會頒布的《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就投資者的資產規模、收入水平、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認購最低金額等方面,對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作出了明確的劃分。專業投資者主要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機構,這里就包括金融監管部門批準設立的金融機構,比如證券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等。同時,其下屬的子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人一旦經行業協會備案或登記,也可以成為專業投資者。除此之外,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等養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會公益基金,包括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ll),都是專業投資者。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