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云臺山的管理權限歸那里?
河南焦作云臺山的管理權限歸那里?
1999年,山西陵川對河南云臺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部分區域的管轄權提出異議。山西方面認為,現在云臺山景區的核心景區“小寨溝”全部屬于山西,“老潭溝”屬于兩省共有資源。兩省以老潭溝河中心為界。但是,河南方面堅持認為上述景點都屬于河南。2000年,民政部、水利部、建設部聯合下發248號文件處理此事。其中規定:兩省行政區域界線以雙方1980年上報的行政區域界線為基礎劃定;為保持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完整,用虛線將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范圍在圖上標明;在行政區域界線和虛線之間的土地、山林、房屋、旅游設施等一切權屬維持現狀不變;雙方要嚴格執行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服從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山西陵川認為,248號文件核心是“維持既定事實不變,后續協商、合作開發”。
導讀1999年,山西陵川對河南云臺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部分區域的管轄權提出異議。山西方面認為,現在云臺山景區的核心景區“小寨溝”全部屬于山西,“老潭溝”屬于兩省共有資源。兩省以老潭溝河中心為界。但是,河南方面堅持認為上述景點都屬于河南。2000年,民政部、水利部、建設部聯合下發248號文件處理此事。其中規定:兩省行政區域界線以雙方1980年上報的行政區域界線為基礎劃定;為保持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完整,用虛線將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范圍在圖上標明;在行政區域界線和虛線之間的土地、山林、房屋、旅游設施等一切權屬維持現狀不變;雙方要嚴格執行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服從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山西陵川認為,248號文件核心是“維持既定事實不變,后續協商、合作開發”。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56931852.jpg)
云臺山北起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南到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位于兩省交界處,屬于兩省共享旅游資源。1999年,山西陵川對河南云臺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部分區域的管轄權提出異議。山西方面認為,現在云臺山景區的核心景區“小寨溝”全部屬于山西,“老潭溝”屬于兩省共有資源。兩省以老潭溝河中心為界。但是,河南方面堅持認為上述景點都屬于河南。2000年,民政部、水利部、建設部聯合下發248號文件處理此事。其中規定:兩省行政區域界線以雙方1980年上報的行政區域界線為基礎劃定;為保持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完整,用虛線將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范圍在圖上標明;在行政區域界線和虛線之間的土地、山林、房屋、旅游設施等一切權屬維持現狀不變;雙方要嚴格執行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服從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山西陵川認為,248號文件核心是“維持既定事實不變,后續協商、合作開發”。2004年3月,山西陵川開發商在上云臺景區建設接待中心。河南修武派出警力阻止施工,在陵川至修武的跨省公路上設置崗卡,切斷交通。雙方矛盾迅速升級。2004年4月27日,在給國務院調查組的一份情況報告中,陵川縣政府認為,河南修武曲解248號文件,單方面成立云臺山“管理部門”,從未向陵川告知“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規劃”,侵犯其“知情權”和“管理權”。按照建設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審查辦法》相關規定,“對于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風景名勝區,由涉及到的省級政府聯合報國務院”。山西陵川認為,河南云臺山在報審時,從未征求山西意見。此外,248號文件所述“雙方要嚴格執行云臺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服從云臺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是說應服從雙方共同組成的管理部門的管理,而非“陵川服從修武”。此間,山西陵川建議雙方共同成立管理機構實施管理,或者以邊界線為依據,分而治之,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此,河南修武方面堅持既定事實,維持現狀不變。爭訟不斷損晉豫元氣2006年,陵川本土企業家鄭書文看中陵川境內的云臺山旅游資源,與當地政府簽約,成立雙泉巨瀑源頭旅游開發公司開發“上云臺”景區,但因地界之爭一直不能開門營業。按照慣例,5月已是旅游旺季,但陵川上云臺景區卻是一片蕭條。29日,在陵川上云臺景區內,10余公里長的景區公路自然延伸,景區大門、涼亭等附屬設施初具規模。和山下河南云臺山景區熙熙攘攘的游人相比,陵川上云臺堪稱門可羅雀。鄭書文介紹,2010年國慶節期間,公司舉辦竣工儀式。修武縣政府、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分別發函,指責鄭書文公司“在云臺山規劃范圍內天瀑源頭處修建旅游設施”,違反《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2011年3月,修武縣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單方面在山西陵川外荒村、路工隧道分別設立門卡,中斷通道,阻隔云臺山景區游客進入山西境內。至此,云臺山和上云臺徹底決裂。當地村民介紹,沒有斷路之前,山下云臺山的游客乘坐纜車上山,進入陵川上云臺,雙方游客相互往來,互惠互利。如今,不僅游客無法上山,當地村民出行也得繞行山路,“山貨、土產都賣不出去了”。 因為邊界之爭,山西、河南均大損元氣。有業內人士指出,晉豫山水相連,一脈相承。山西、河南各持己見,難以避免同質化開發、重復浪費、破壞景區完整等問題?,F在,游客不論從河南進入,還是從山西進入,都只能看到云臺山的局部。此前,河南云臺山景區號稱“亞洲第一高瀑”的云臺天瀑曾出現斷水,處在上游的陵川村民則不斷上演“裸體維權”等事件,使雙方深陷輿論漩渦。29日,在陵川縣民政局,一份名為《山西省人民政府與河南省人民政府聯合勘定的行政區域界線協議書》附圖顯示,2001年6月18日,山西、河南明確兩省邊界。陵川縣民政局行政管理股副股長劉保來介紹,上述地圖顯示,大致從老蒼嶺到香爐河一帶地界勘定,山西、河南雙方意見一致,沒有異議。而這一段,“正是河南云臺山景區深入山西上云臺境內開發區域”。對此,陵川縣政府副縣長徐浩、旅游局長姚君龍等人均表示,依據248號文件,晉豫兩省的邊界爭議是不存在的,只是雙方在管理、經營以及對文件解讀上產生分歧。對雙方來說,“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山西拋橄欖枝未獲明確回應在山西晉城,類似的邊界之爭并非陵川縣獨有。晉城市政協委員程春明介紹,在晉豫兩省交界處的云臺山、碗子城、青天河等景區,山西晉城和河南焦作均存在旅游資源和邊界之爭。陵川縣旅游局長姚君龍表示,地界爭議可以擱置。從實際情況看,陵川上云臺如能和河南云臺山合作,兩地旅游資源共享,游客互通往來,對雙方都有利,但這有待于更高層出面協調、溝通。陵川縣希望雙方景區開發公司先行溝通、協調,待雙方初步達成一致,再介入其中。陵川有意合作開發,但河南方面并沒有積極回應。姚君龍強調,作為一個貧困縣,陵川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方面投入乏力,因此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開發程度并不高。上云臺面臨的問題并非個例。陵川縣副縣長徐浩介紹,對于云臺山之爭,陵川堅持“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針對雙方開發、合作等問題,記者先后采訪修武縣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修武縣旅游局等部門,當事各方分別以“領導不在”“無權管轄”為由拒絕采訪。截止發稿前,并未收到任何回應。法律依據《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審查辦法》二、對于跨市、縣的風景名勝區,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協商一致后,由上級人民政府向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對于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風景名勝區,由涉及到的省級人民政府按規定程序聯合報國務院?!对婆_山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 風景區內的交通、商業等服務項目,應當由管理機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風景區規劃,通過招標等公平競爭的方式確定經營者。管理機構應當與經營者簽訂合同,依法確定各自的權利義務。經營者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地點和營業范圍從事經營活動。經營者應當繳納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風景名勝資源有償使用費依法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項用于風景區的保護和管理以及風景區內財產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損失的補償。
河南焦作云臺山的管理權限歸那里?
1999年,山西陵川對河南云臺山國家風景名勝區部分區域的管轄權提出異議。山西方面認為,現在云臺山景區的核心景區“小寨溝”全部屬于山西,“老潭溝”屬于兩省共有資源。兩省以老潭溝河中心為界。但是,河南方面堅持認為上述景點都屬于河南。2000年,民政部、水利部、建設部聯合下發248號文件處理此事。其中規定:兩省行政區域界線以雙方1980年上報的行政區域界線為基礎劃定;為保持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完整,用虛線將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的主要范圍在圖上標明;在行政區域界線和虛線之間的土地、山林、房屋、旅游設施等一切權屬維持現狀不變;雙方要嚴格執行云臺山風景名勝區規劃建設管理規定,服從云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部門的統一管理。山西陵川認為,248號文件核心是“維持既定事實不變,后續協商、合作開發”。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