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等級下調標準
風險等級下調標準
二、調整風險等級的標準具體如分為以下。1、高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超過5例本地確診病例。2、中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確診病例。3、低風險區:14天內無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區域嚴格執行疫情管控要求,按規程完成多輪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后一輪全員核酸檢測落在調級、解封前48 小時以內;區域內進行規范的終末消毒,消毒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合格;經專家組綜合評估后,認為可以調低風險等級、解除封控管控。三、低、中、高風險地區疫情防控區別。
導讀二、調整風險等級的標準具體如分為以下。1、高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超過5例本地確診病例。2、中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確診病例。3、低風險區:14天內無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區域嚴格執行疫情管控要求,按規程完成多輪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后一輪全員核酸檢測落在調級、解封前48 小時以內;區域內進行規范的終末消毒,消毒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合格;經專家組綜合評估后,認為可以調低風險等級、解除封控管控。三、低、中、高風險地區疫情防控區別。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6/wz/18456729352.jpg)
一、當符合標準的時候應當降級,一般是根據當地政府確定的風險等級及管控范圍,低風險是指無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中風險是指14天內有新增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不超過50例,或累計確診病例超過50例,14天內未發生聚集性疫情;高風險是指累計病例超過50例,15天內有聚集性疫情發生。二、調整風險等級的標準具體如分為以下:1、高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超過5例本地確診病例;2、中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確診病例;3、低風險區:14天內無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區域嚴格執行疫情管控要求,按規程完成多輪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后一輪全員核酸檢測落在調級、解封前48 小時以內;區域內進行規范的終末消毒,消毒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合格;經專家組綜合評估后,認為可以調低風險等級、解除封控管控。三、低、中、高風險地區疫情防控區別1、低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的策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原材料、資金、設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不得以審批、備案等形式為借口,拖延企業復工復產時間。2、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策略,盡快有序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組織人員有序返崗,指導用工企業嚴格執行消毒、通風、測溫等要求,降低人員密度,減少人員聚集,加強人員防護,消除風險隱患,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產同步推進。3、高風險地區,實行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要繼續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有序擴大復工復產的范圍。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九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志愿服務和捐贈活動。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
風險等級下調標準
二、調整風險等級的標準具體如分為以下。1、高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2起及以上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超過5例本地確診病例。2、中風險地區:14天內新增1起本地聚集性疫情或新增2~5例本地確診病例。3、低風險區:14天內無新增本地聚集性疫情;區域嚴格執行疫情管控要求,按規程完成多輪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后一輪全員核酸檢測落在調級、解封前48 小時以內;區域內進行規范的終末消毒,消毒過程評價和效果評價合格;經專家組綜合評估后,認為可以調低風險等級、解除封控管控。三、低、中、高風險地區疫情防控區別。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