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口懸挑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
檐口懸挑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
外腳手架采用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分兩次搭設。搭設先從基坑開始,地上一層剪力墻預留懸挑腳架眼。地上二層至地上六層為懸挑式腳架。±0.000以下外防水完成且外防水保護層施工完畢,將下端腳手架完成,回填土分層夯填至室外自然地坪標高。腳手架基礎處理完成后可將懸挑架落地,北立面為落地式雙排腳手架,支撐在二層屋面上。腳手架搭設采用雙排立桿,立桿距結構外沿0.30m,小橫桿(橫距)為1.2m、縱距為1.2m,步距為1.5m。立桿頂端高出結構檐口上皮1.5m,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大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立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內,并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60cm。
導讀外腳手架采用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分兩次搭設。搭設先從基坑開始,地上一層剪力墻預留懸挑腳架眼。地上二層至地上六層為懸挑式腳架。±0.000以下外防水完成且外防水保護層施工完畢,將下端腳手架完成,回填土分層夯填至室外自然地坪標高。腳手架基礎處理完成后可將懸挑架落地,北立面為落地式雙排腳手架,支撐在二層屋面上。腳手架搭設采用雙排立桿,立桿距結構外沿0.30m,小橫桿(橫距)為1.2m、縱距為1.2m,步距為1.5m。立桿頂端高出結構檐口上皮1.5m,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大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立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內,并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60cm。
********樓地下二層、地上十一層,剪力墻結構,本工程建筑高度32.8米,屋頂電梯、機房頂標高35.2米。地上十一層每層高均為2.80米,±0.000與室外散水高差為0.45米。南立面陽臺挑出1500×3100mm。本工程腳手架為結構、裝飾腳手架,從散水標高至屋頂標高,32.8+0.45=33.25,腳手架搭設總高度為34.50米。外腳手架采用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分兩次搭設。搭設先從基坑開始,地上一層剪力墻預留懸挑腳架眼。地上二層至地上六層為懸挑式腳架。±0.000以下外防水完成且外防水保護層施工完畢,將下端腳手架完成,回填土分層夯填至室外自然地坪標高。腳手架基礎處理完成后可將懸挑架落地,北立面為落地式雙排腳手架,支撐在二層屋面上。腳手架搭設采用雙排立桿,立桿距結構外沿0.30m,小橫桿(橫距)為1.2m、縱距為1.2m,步距為1.5m。立桿頂端高出結構檐口上皮1.5m,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大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立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內,并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60cm。大橫桿置于小橫桿之下,在立柱的內側,用直角扣件與立柱扣緊;其長度大于3跨、不小于6m,同一步大橫桿四周要交圈。大橫桿采用對拉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距立柱的距離不大于50cm。每一立桿與大橫桿相交處,都必須設置一根小橫桿,并采用直角扣件緊在大橫桿上,該軸線偏差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15cm。小橫桿間距應與立桿柱距相同,且根據作業層腳手板搭設的需要,可在兩立柱之間在等間距設置增設1-2根小橫桿,其最大間距不大于75cm。作業層下部架設一道水平兜網,隨作業層上升,同時作業不超過兩層,首層滿鋪一層腳手板,以上每隔六層也要滿鋪一層腳手板,并設置安全網及防護欄桿。腳手板應平鋪、滿鋪、鋪穩,接縫中設兩根小橫桿,各桿距接縫在距離不大于15cm。靠墻一側的腳手板離墻的距離不應大于15cm。拐角處兩個方向的腳手板應重疊放置,避免出現探頭及空擋現象。連墻件采用剛性連接,垂直間距為3.6m、水平間距為4.05m.連墻桿用φ48×3.5的鋼管,與腳手架、建筑物的連接采用直角扣件。連墻件橫豎向順序排列、均勻布置、與架體和結構立面垂直,并盡量靠近主節點(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30cm)。連墻桿伸出扣件的距離應大于10cm,底部第一根大橫桿就開始布置連墻桿。腳手架要滿掛全封閉的密目安全網。密目網采用1.5×6.0m的規格,用網繩綁扎在大橫桿外立桿里側,作業層網應高于平臺1.2m,并在作業層下步架處設一道水平兜網。卸料平臺設計為懸挑式型鋼平臺,規格為3.0m×2.5m×1.5×(長×寬×高)懸挑長度為3.0m。平臺上要設有限室荷載標牌,本工程缷料平臺限重為1.5t。卸料平臺自第3層至11層每層設一個。該出入口設在8軸-10軸之間,挑空兩根立桿、跨越三步三跨,大小為4.5m×5.4m(寬×高)。出入口處再搭設6.0m×4.5m×6.0m(長×寬×高)的防護棚,上鋪50mm厚的雙層腳手板。出入口兩側的內、外排單立桿處分別增設一根輔立桿,并高于門洞口1-2步,立柱用短管斜撐相互聯接。上方懸空立柱處增加兩根斜桿,斜桿與各主節點相交處用扣件固定。洞口上方增設兩道橫向支撐,應伸出斜腹桿的端部,以保證立柱懸空處的整體性。電梯井口設置不低于1.2m高的開啟式防護門,用φ12的螺紋鋼筋、按水平間距30cm、豎向間距40cm焊制而成,并在防護門上要刷漆、上鎖、掛牌。電梯井筒內每隔一層在入口處設置一個用φ25鋼筋、鋼管及木板搭設在平臺,中間一層用鋼筋支托安全網一道,網上及平臺上均不得存有雜物。電梯井內不準做垂直運輸通道或垃圾通道。結構四周邊線內50cm處設置全封閉式護身欄,使用材料采用φ48×3.5鋼管。其高度不低于1.2m、立桿間距不大于2.5m、豎向每隔0.6m設一道通長大橫桿、每隔一根立桿設一道三腳架。沿鋼管長度方向刷黃黑間隔的油漆、掛醒目標志牌;護身欄桿四周滿掛密目安全網、白天設警示牌、夜間設紅色標志燈;臨邊四周1m范圍內不準堆料、停放機具。樓梯的側邊利用腳手架做安全防護、架子立管從梯井內搭設,側邊沿樓梯坡度方向做一道1.2m高的護身欄。腳手架搭設的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夯實→基礎承載實驗、材料配備→定位設置通長腳手板、鋼底座→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小橫桿→大橫桿→剪刀撐→連墻桿→鋪腳手板→扎防護欄桿→扎安全網。落地腳手架搭設的工藝流程為:定距定位→墊板、底座準克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必須鋪放平穩,不得懸空;雙管立柱應采用雙管底座,底座下墊枕木,并垂直于墻面設置。雙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桿,后立外排立桿。每排立桿宜先立兩頭的,再立中間的一根,互相看齊后,立中間部分各立桿。雙排架內、外排兩立桿的連線要與墻面垂直。懸挑腳手架的搭設順序為:水平挑桿→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其后的搭設順序與落地架相同。卸料平臺加工制作完畢經驗收合格后方可吊裝。吊裝時,先掛好四角的吊鉤,傳發初次信號,但只能稍稍提升平臺。放松斜拉鋼絲繩,方可正式吊裝,吊鉤的四條引繩應等長,保證平臺在超吊過程中平穩。吊裝至預定位置后,先將平臺工字鋼與預埋件固室后,再將鋼絲繩固定,緊固螺母及鋼絲繩卡子,完畢后方可松塔吊吊鉤,缷料平臺安裝完畢后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缷料平臺的限重牌應掛在該平臺附近的明顯位置。腳手架的拆除施工工藝應遵守由下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拉桿、腳手板、剪刀撐、斜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不準分立面拆架或在上下兩步同時進行拆架。做到一步一清、一桿一清。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斜撐、剪刀撐時,應先拆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所有連墻桿等必須隨腳手架拆除同步下降,來禁先將連墻件整層或數層拆除后再拆腳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應大于2步。腳手架的使用需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載不得大于3KN/m2,確保較大安全儲備。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時作業,裝修施工時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兩層,臨時性用的懸挑架的同時作業層數不超過1層。當作業層高出其下連墻件3.6m以上、且其上尚無連墻件時,應采取適當的臨時撐拉措施。腳手架使用時間較長,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需要進行檢查,發現基礎下沉、桿件變形嚴重、防護不全、拉接松動等問題要及時解決。要保證腳手架體的整體性,不要與井架、升降機一并拉結,不得截斷架體。拆除架子而使用電焊氣割時,派專職人員做好防火工作,配備料斗,防止火星和切割物濺落。腳手架堆放場做到整潔、擺放合理、專人保管,并建立嚴格領退料手續。施工人員做到活完料凈腳下清,確保腳手架施工材料不浪費。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應隨時整理、檢查,按品種、分規格堆放整齊,妥善保管。六級以上大風、大雪、大霧、大雨天氣停止腳手架作業。在冬季、雨季要經常檢查腳手板、斜道板、跳板上有無積雪、積水等物。若有則應隨時清掃,并要采取防滑措施。
檐口懸挑腳手架搭設施工方案
外腳手架采用雙排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分兩次搭設。搭設先從基坑開始,地上一層剪力墻預留懸挑腳架眼。地上二層至地上六層為懸挑式腳架。±0.000以下外防水完成且外防水保護層施工完畢,將下端腳手架完成,回填土分層夯填至室外自然地坪標高。腳手架基礎處理完成后可將懸挑架落地,北立面為落地式雙排腳手架,支撐在二層屋面上。腳手架搭設采用雙排立桿,立桿距結構外沿0.30m,小橫桿(橫距)為1.2m、縱距為1.2m,步距為1.5m。立桿頂端高出結構檐口上皮1.5m,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大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接頭交錯布置,兩個相鄰立柱接頭避免出現在同步同跨內,并在高度方向錯開的距離不小于50cm;各接頭中心距主節點的距離不大于60cm。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