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鴛鴦”在古代有什么含義?
“鴛鴦”在古代有什么含義?
魏晉時期的嵇康在其《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一中描繪了自己與兄長陶醉于山水之中的自在與快樂。詩中寫道:“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通過“鴛鴦”這一意象,詩人表達了兄弟間和睦友好的情感。晉朝文人陸云,與兄陸機齊名,被稱為“二陸”。鄭豐的《答陸士龍書》四首中,第一首《鴛鴦》的序文提到:“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岳,揚輝上京。”此處,“鴛鴦”被用以比喻陸機、陸云兄弟間的才情與成就。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則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表達了對親密無間、白頭偕老愛情的向往。根據1980年版的《辭海》,將“鴛鴦”比作夫妻關系,最早源于盧照鄰的這首詩。從此,“鴛鴦”便成為了愛情永恒的象征,代表著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景。
導讀魏晉時期的嵇康在其《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一中描繪了自己與兄長陶醉于山水之中的自在與快樂。詩中寫道:“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通過“鴛鴦”這一意象,詩人表達了兄弟間和睦友好的情感。晉朝文人陸云,與兄陸機齊名,被稱為“二陸”。鄭豐的《答陸士龍書》四首中,第一首《鴛鴦》的序文提到:“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岳,揚輝上京。”此處,“鴛鴦”被用以比喻陸機、陸云兄弟間的才情與成就。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則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表達了對親密無間、白頭偕老愛情的向往。根據1980年版的《辭海》,將“鴛鴦”比作夫妻關系,最早源于盧照鄰的這首詩。從此,“鴛鴦”便成為了愛情永恒的象征,代表著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景。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77539452.jpg)
在我國古代文化中,“鴛鴦”最初被用來形容兄弟間的親密關系。南朝時期,《文選》中收錄的《蘇子卿詩四首》首篇中提到:“骨肉綠枝葉,結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昔為鴛和鴦,今為參與辰……”這里的“鴛鴦”即象征著兄弟之間的深厚情感。魏晉時期的嵇康在其《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一中描繪了自己與兄長陶醉于山水之中的自在與快樂。詩中寫道:“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通過“鴛鴦”這一意象,詩人表達了兄弟間和睦友好的情感。晉朝文人陸云,與兄陸機齊名,被稱為“二陸”。鄭豐的《答陸士龍書》四首中,第一首《鴛鴦》的序文提到:“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岳,揚輝上京。”此處,“鴛鴦”被用以比喻陸機、陸云兄弟間的才情與成就。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則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表達了對親密無間、白頭偕老愛情的向往。根據1980年版的《辭海》,將“鴛鴦”比作夫妻關系,最早源于盧照鄰的這首詩。從此,“鴛鴦”便成為了愛情永恒的象征,代表著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景。
“鴛鴦”在古代有什么含義?
魏晉時期的嵇康在其《贈兄秀才入軍詩》之一中描繪了自己與兄長陶醉于山水之中的自在與快樂。詩中寫道:“鴛鴦于飛,肅肅其羽。朝游高原,夕宿蘭渚。邕邕和鳴,顧眄儔侶。俛仰慷慨,優游容與。”通過“鴛鴦”這一意象,詩人表達了兄弟間和睦友好的情感。晉朝文人陸云,與兄陸機齊名,被稱為“二陸”。鄭豐的《答陸士龍書》四首中,第一首《鴛鴦》的序文提到:“鴛鴦,美賢也,有賢者二人,雙飛東岳,揚輝上京。”此處,“鴛鴦”被用以比喻陸機、陸云兄弟間的才情與成就。唐代詩人盧照鄰的《長安古意》則以“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表達了對親密無間、白頭偕老愛情的向往。根據1980年版的《辭海》,將“鴛鴦”比作夫妻關系,最早源于盧照鄰的這首詩。從此,“鴛鴦”便成為了愛情永恒的象征,代表著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美好愿景。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