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的情感缺失問題尤為嚴重,有70%的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同住。這些老人往往忙于繁重的農活,且與孩子們存在代溝,導致留守兒童在情感方面難以找到傾訴的對象。同時,他們與在外務工的父母聯系較少,不敢將內心真實想法告知父母,這使得孩子們缺少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缺乏傾訴和求助的機會。留守兒童還面臨道德危機和心理障礙的問題。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難以享受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無法獲得情感支持,這導致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一些差錯,沒有得到及時引導和糾正,久而久之形成了心理行為問題。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際交往能力差以及內心壓力大等現象在留守兒童中較為常見。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觀念產生了影響。盡管親子交往在時間上出現長時間中斷,但父母的務工經歷對孩子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些父母因機遇而賺到錢,或者認為自己辛苦掙來的錢比文化水平高的人多,從而滋生了“讀書無用論”的思想。他們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認為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這種觀念在農村兒童的思想中普遍存在。而另一些沒有賺到錢的父母則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孩子一切不管不顧,這使孩子的世界觀出現偏差,對他們的未來人生道路產生負面影響。綜上所述,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情感缺失、道德危機、心理障礙以及觀念偏差等問題亟需得到關注和解決。社會各界應共同努力,為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關愛和支持,幫助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