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俄羅斯人乘船跑到阿拉斯加
兩名俄羅斯人乘船跑到阿拉斯加
1.阿拉斯加州——美國的飛地。在北美大陸的西北端,有一塊17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區域,它東鄰加拿大,西瀕白令海峽,南北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這就是美國的第49州——阿拉斯加。屬于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其實并不在美國本土。它不僅僅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飛地地區(中間隔著他國)。2.阿拉斯加——早期俄國的殖民地。俄國自成立之后,就沒有停止過向東擴張的腳步。在17世紀前半葉,俄國并吞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還深入到了今天的黑龍江流域。在與當時的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后,雙方的邊境初步穩定了下來。然而當時的沙俄并沒有停止進一步擴張的步伐,在南向擴張暫時停滯之后,沙俄繼續向東進行武力擴張。
導讀1.阿拉斯加州——美國的飛地。在北美大陸的西北端,有一塊17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區域,它東鄰加拿大,西瀕白令海峽,南北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這就是美國的第49州——阿拉斯加。屬于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其實并不在美國本土。它不僅僅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飛地地區(中間隔著他國)。2.阿拉斯加——早期俄國的殖民地。俄國自成立之后,就沒有停止過向東擴張的腳步。在17世紀前半葉,俄國并吞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還深入到了今天的黑龍江流域。在與當時的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后,雙方的邊境初步穩定了下來。然而當時的沙俄并沒有停止進一步擴張的步伐,在南向擴張暫時停滯之后,沙俄繼續向東進行武力擴張。
阿拉斯加州——美國的飛地。這就是美國的第49州——阿拉斯加。屬于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其實并不在美國本土。阿拉斯加——早期俄國的殖民地。1728年,原籍丹麥的俄國海軍軍官白令率領探險隊一行人,從堪察加河口乘船出發,向北航行,到達楚科奇半島并與楚科奇人相遇。由于白令探險隊的發現與勘察,俄國人接踵而來,18世紀末,俄國政府獲得了對阿拉斯加170多萬平方公里面帆升積的領土主權,阿拉斯加正式淪為俄國殖民地。因為此次戰爭,俄國擔心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屬地可能會遭到英國的報復而被搶走,因此希望剛立國不久的美國能出價接手,一來免遭白白損失,二來可讓美國牽制英國在北美的勢力,避免俄英兩名俄羅斯人乘船跑到阿拉斯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隨我一起看看吧。1. 阿拉斯加州——美國的飛地在北美大陸的西北端,有一塊17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區域,它東鄰加拿大,西瀕白令海峽,南北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這就是美國的第49州——阿拉斯加。屬于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其實并不在美國本土。它不僅僅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飛地地區(中間隔著他國)。2. 阿拉斯加——早期俄國的殖民地俄國自成立之后,就沒有停止過向東擴張的腳步。在17世紀前半葉,俄國并吞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還深入到了今天的黑龍江流域。在與當時的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后,雙方的邊境初步穩定了下來。然而當時的沙俄并沒有停止進一步擴張的步伐,在南向擴張暫時停滯之后,沙俄繼續向東進行武力擴張。早在1725年,俄國彼得大帝命令丹麥航海家白令探測亞洲和美洲是否相接。1728年,原籍丹麥的俄國海軍軍官白令率領探險隊一行人,從堪察加河口乘船出發,向北航行,到達楚科奇半島并與楚科奇人相遇。探險船穿過了一道海峽,但當時白令不知道那是海峽,也未發現對岸的陸地,于是原航線返回,在9月回到堪察加河口。他越過的那個海峽,也就是后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白令海峽。1741年6月,丹麥探險家白令再次率領一批俄國水手從西伯利亞出發向東尋找新大陸。7月16日他們發現了阿拉斯加大陸,到了1745年俄國獵人就在阿留申群島建立了穩固的狩獵基地。由于白令探險隊的發現與勘察,俄國人接踵而來,18世紀末,俄國政府獲得了對阿拉斯加170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領土主權,阿拉斯加正式淪為俄國殖民地。18世紀中期以后,沙俄的“探險隊”繼續向東,向著阿留申群島和阿拉斯加推進。沙皇想以該地為跳板,進一步增強俄國沿美洲西部海岸的勢力,使俄國成為整個北太平洋的主宰。沙皇在美洲的擴張不僅導致坐地虎美國的不滿而且引起加拿大的宗主國英國的憤怒。(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羅門宣言)19世紀20年代,美國宣布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門羅主義”,并極力把其他歐洲列強從西半球排擠出去。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俄國通過白令海峽向北美洲的進一步擴張是越來越困難了。3. 阿拉斯加——俄國擴張變為防御19世紀20年代,英國實質上掌控著加拿大,俄國想要繼續向東,只能是占據英國人的地盤,對梁皮于以逸待勞的英國軍隊,沙俄勞師遠征顯然不利。在這種情況下,俄國的亞歷山大二世停止了在北美洲挑戰英美繼續開拓殖民地的步伐。俄國把侵略的拳頭收回到歐洲。1853年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克里米亞戰爭是1853年至1856年間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作戰的一方是俄羅斯帝國,另一方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法蘭西帝國、大英帝國,后來薩丁尼亞王國也加入這一方。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內憂外患的俄國的亞歷山大二世審時度勢開始調整策略。這次的克里米亞慘敗的戰爭把亞歷山大二世打醒了。1856年的俄國不再是英國的對手。持續的擴張為什么會落伍?為什么?向對手取經!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等,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后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梳理大英帝國的強盛史是時候了。大英帝國1689年頒布文獻《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志著英國的崛起。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后從法國手里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侖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后,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權。亞歷山大二世沒有白交學費。1861年下詔廢除了農奴制,他還主持了多項政治改革,制定了把俄羅斯君主制改造為君主立憲制的改革計劃。為俄羅斯在19世紀后半期的中興奠定了基礎。當然這是后話。過猶不及,戰略布局是調整的時候了。亞歷山大二世做出了歷史性的抉擇。4. 阿拉斯加——不動產易主侵略者最了解侵略者貪得無厭的本性。亞歷山大二世擔心1954年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引發多骨米牌效應,擔心到手的阿拉斯加地區被加拿大的宗主國英國一鼓作氣給拿下,于是打起如意算盤。鑒于當時俄國地盤太大的現實,擬定把侵略的阿拉斯加高價賣給美國。這樣具有一舉雙得的效果。即具有戰略軍事價值也有經濟價值。因為此次戰爭,俄國擔心在北美的阿拉斯加屬地可能會遭到英國的報復而被搶走,因此希望剛立國不久的美國能出價接手,一來免遭白白損失,二來可讓美國牽制英國在北美的勢力,避免俄英交戰時俄國面臨腹背受敵的窘境。賣給美國阿拉斯加可以得到巨額資金。俄國由于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國內矛盾加劇時局不穩,導致國庫空虛。對內而言,國庫空虛意味著江山改朝換代。(白令海峽最窄處37公里)美國購賣到阿拉斯加,可使美國削弱英屬加拿大的地緣影響,并把英屬加拿大夾在美國的領地之間。讓美國的領土堵住英國向西擴張的道路。(然而俄國明顯是低估了美國的實力與野心。英國固然是難以向西擴展,但不代表未來的美國沒有向西擴張的野心。美國國務卿西華德和美國其他政治活動家把阿留申群島看成是通往亞洲東北沿岸的“石階”。從此之后,美國開始介入歐亞事務,直到今天。)1867年3月,美國國務卿威廉·西沃德,在家中會見了俄國駐美使節斯多依克爾。原來俄美就轉讓阿拉斯加問題已進行多次秘密討論,使節剛接到沙皇諭旨,同意就阿拉斯加問題和美國進行正式談判。當晚,美國國務院燈火通明,談判進行了一夜,西沃德開價500萬美元,斯多依克爾要價700萬美元,直到凌晨4點,終于以700萬美元外加20萬美元手續費成交。兩全其美,俄國人認為賣了一個好價錢,美國政府認為物有所值。720萬美元,當時是一個天文數字,盡管后來被認為史上最劃算的不動產交易。5. 阿拉斯加——估量不透的價值1867年以前,俄國政府只不過把阿拉斯加看成是一塊獲取近海資源,進行皮貨交易的領地而已。而唯一“認可”它的是美國,確切的說是美國政府這個伯樂。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西沃德堅持認為,阿拉斯加潛在的長遠意義絕非金錢可比。購買如此的土地,在美國國會竟遭到了強烈地反對。許多議員認為內戰剛完,百廢待興,財政極其困難,不應花錢買一塊荒涼的土地。老百姓干脆把阿拉斯加叫做西沃德的大冰箱。輿論界也認為,購買這塊冰天雪地的土地是無比愚蠢的事。經過激烈爭論,參議院以微弱多數票拍板批準。世界近代史上最大的一筆土地買賣就這樣完成了,美國的領土面積增加20%,美國也從此而變成了名正言順的北極國家。西沃德的苦難僅僅持續了7年,因為有人在阿拉斯加發現了金礦。由此掀起了一場淘金熱。到1906年,所產黃金幾乎可以買3
兩名俄羅斯人乘船跑到阿拉斯加
1.阿拉斯加州——美國的飛地。在北美大陸的西北端,有一塊170萬平方公里廣袤的區域,它東鄰加拿大,西瀕白令海峽,南北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這就是美國的第49州——阿拉斯加。屬于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其實并不在美國本土。它不僅僅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飛地地區(中間隔著他國)。2.阿拉斯加——早期俄國的殖民地。俄國自成立之后,就沒有停止過向東擴張的腳步。在17世紀前半葉,俄國并吞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還深入到了今天的黑龍江流域。在與當時的清朝簽訂了《尼布楚條約》之后,雙方的邊境初步穩定了下來。然而當時的沙俄并沒有停止進一步擴張的步伐,在南向擴張暫時停滯之后,沙俄繼續向東進行武力擴張。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