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性心臟病的治療首要在于及早控制血壓,目標值應為SBP<140mmHg。早期降壓達標能夠有效降低心臟負擔,保護心肌。逆轉心臟肥厚LVH對預防心血管事件至關重要。非藥物治療包括優化生活方式,比如低鹽飲食,控制體重,限酒。此外,減少交感活性激素,如兒茶酚胺升高、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RAS)激活等,也能有助于逆轉LVH。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受體拮抗劑(ARB)以及鈣拮抗劑(CCB)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逆轉LVH。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一旦出現明顯心衰癥狀,死亡率會急劇升高。因此,需要加強對早期無癥狀心衰(收縮期或舒張期心功能減退)的防治。對于收縮性心衰,建議使用ACEI,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ARB和/或醛固酮抑制劑,以減少死亡率及住院率。而對于舒張性心衰(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的高血壓患者,目前沒有證據顯示降壓治療或任何降壓藥物有益。但對于這些患者以及高血壓合并收縮功能下降的患者,應考慮將SBP降至140mmHg以下。高血壓患者若合并冠心病,血壓控制的目標值應為<140mmHg。對于近期有心梗史的患者,推薦使用β受體阻滯劑。而對于其他冠心病患者,所有降壓藥物均可選用,為了緩解心絞痛癥狀,優先推薦β受體阻滯劑和鈣拮抗劑。高血壓是心房顫動的常見合并癥,可能是房顫的一個可逆致病因素。對于高血壓合并房顫的患者,應充分評估其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除非有禁忌,否則大部分患者應接受口服抗凝治療以預防腦卒中及其他栓塞事件。在高血壓合并左室肥厚或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推薦使用ACEI或ARB可預防房顫的發生。此外,β受體阻滯劑與醛固酮拮抗劑也可能預防房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