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5/wz/18474188252.jpg)
東風雷諾宣布重組,雷諾擬將50%的股份轉讓給東風汽車集團,東風雷諾將停止雷諾品牌相關業務活動。然而,這已經不是雷諾的在華合資公司第一次遭遇挫折,本文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雷諾品牌在中國20余年幾度起伏的發展歷程。1964年,法國成為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改革開放后,大批進口轎車涌入中國市場,其中就包括來自法國的雷諾18。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進口的轎車大多都是前置后驅結構,而雷諾18則采用了前置前驅設計,這在當年屬于創新技術的應用。隨著汽車合資浪潮的興起,廣州標致、神龍汽車分別在1985年和1992年成立。雷諾汽車緊隨其后于1993年11月6日,與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隸屬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合資合同。同年12月31日,合資公司在湖北孝感正式組建。三江雷諾汽車有限公司投資為9800萬美元,航天三江占55%,雷諾占45%。作為當年航天系統最大的民品合資項目以及雷諾在華唯一的輕型客車合資企業,三江雷諾最初主要生產初代中期改款塔菲克(Trafic)系列輕型客車,1995年6月22日正式投放市場。由于國產化率低的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導致三江雷諾的產品價格居高不下,銷量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即便在最輝煌的一年,合資公司產銷量僅為1700輛。2000年8月,航天三江宣布退出輕型車整車生產。2001年5月,航天華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由華晨與航天科工集團合資組建)擬接手航天三江在三江雷諾的55%股權,從而發展轎車項目。2003年8月,重卡行業曾經的領頭羊——湘火炬,收購了華晨持有的航天華晨50%股權,并成立了航天火炬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湘火炬希望通過此舉打通與雷諾的合作渠道,從而進入乘用車制造領域。可惜,雙方未能就如何獲得轎車生產資格以及車型引進等問題達成一致。2004年6月,湘火炬將其所持航天火炬50%股權轉讓給了中國航天科工集團(34%)和沈陽航天新光集團(16%),三江雷諾的重組再次擱淺。此后十余年,雷諾品牌在中國市場一直以進口形式進行銷售,2008年全年銷量還不足900輛,但2009年引入科雷傲后出現了大幅攀升,2010年一躍達到1.47萬輛,2012年進一步提升至2.97萬輛。重啟國產化也因此被提上了日程,這一次的合作對象是東風汽車,生產資質將借殼三江雷諾(僅有SUV和MPV的資質)。在重組三江雷諾的基礎上,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雷諾按50:50股權比例設立了合資整車生產企業——東風雷諾汽車有限公司。2013年12月2日,東風雷諾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批準。16日,東風與雷諾正式簽訂合資經營合同,并于2014年1月26日獲得國家商務部批準。2016年3月18日,東風雷諾首款國產SUV科雷嘉上市。隨后,東風雷諾又導入了雷諾品牌一系列的SUV車型,科雷傲和科雷繽。同時,東風雷諾的經銷商網絡也同時銷售國產車型和進口車型。2017年年中,東風雷諾終于獲得了轎車生產資質。在商用車領域,2017年12月,華晨與雷諾共同組建了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公司利用雷諾的技術和華晨金杯的品牌,實現金杯、華頌、雷諾三大品牌協同發展,開創了在合資公司同時開發和經營外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全新模式。同樣在2017年12月,東風汽車集團與雷諾-日產聯盟合資成立了一家聯合開發電動汽車的企業——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eGT),東風、雷諾、日產分別持有易捷特50%、25%、25%的股份。2019年成都車展,易捷特首款純電動小型SUV雷諾e諾(K-ZE)正式上市。此外,在新能源領域,雷諾還于2019年7月以10億元入股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雷諾持有該公司50%股權,江鈴集團持有37%股權,剩余13%股權由中國農發重點建設基金有限公司持有。雷諾還將把在電動車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方面積累的經驗運用到該項目中,借此擴大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力。數據顯示,東風雷諾在2017年取得了7.2萬輛的銷量佳績后便一路下滑,2019年銷量僅為1.85萬輛,同比下滑63%。2020年1-3月,受新冠疫情影響,東風雷諾累計銷量僅為663輛,同比下滑88.65%。鑒于經營狀況欠佳,雷諾宣布轉讓合資公司股份,但這并不意味著退出中國市場。未來,雷諾在華發展重心將放在輕型商用車和電動汽車領域。其中,輕型商用車業務通過華晨雷諾金杯汽車有限公司開展,電動車業務通過易捷特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和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開展。結語:從三江雷諾到東風雷諾,上世紀90年代至今,雷諾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遭遇了兩段失敗的合資合作。其實不只是雷諾,近年來法系車在華的整體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市場份額越來越小。如今,在中國市場雷諾選擇對傳統乘用車領域“放手”,將重點聚焦到輕型商用車及電動汽車業務,此番戰略轉型是否找準了方向,相信時間會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