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應對危機的策略:在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德國、日本和意大利等國家選擇了通過對外擴張和侵略來轉嫁危機。而美國和大英帝國則選擇了對內實施經濟和政治改革。2. 經濟危機的成因:1930年代的經濟危機確實與通貨膨脹有關,但所謂的“財富過剩”并不準確。資本主義早期階段的本質特征就是通過各種方式掠奪財富。當時,市場產品即使降價也無法覆蓋生產成本,導致資源浪費,例如將牛奶倒入河流的現象。3. 殖民地的財富掠奪: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輸出商品、市場和資本,控制殖民地的經濟和政治,以此積累和擴展財富。這種模式并非源于財富過剩,而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