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納蘭性德,上闋和下闋的意思
長相思納蘭性德,上闋和下闋的意思
這首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于是寫下了這首詞。“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于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于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
導讀這首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于是寫下了這首詞。“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于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于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5868552.jpg)
將士們不辭辛苦地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風聲不斷,雪花不住,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而相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這首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于是寫下了這首詞。“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 “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于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于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二十四歲時,納蘭性德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詞》,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委托顧貞觀在吳中刊成 《飲水詞》,惜此兩本詞集今皆不見傳本。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道光十二年汪元治結鐵綱齊本和光緒六年許增榆園本),今存詞一共348首。納蘭性德去世后,他的師友徐乾學、顧貞觀、嚴繩孫、秦松齡等人為其編成《通志堂集》二十卷,包括賦一卷,詩、詞、文、《淥水亭雜識》各四卷,雜文一卷,附錄二卷。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法、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
長相思納蘭性德,上闋和下闋的意思
這首詞作上片描寫跋涉行軍與途中駐扎,夾雜著頗多無奈情緒;下片敘述夜來風雪交加,攪碎了鄉夢,倍覺惆悵。全詞描寫將士在外對故鄉的思念,抒發了情思深苦的綿長心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關東巡,祭告奉天祖陵。詞人隨從康熙帝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關。塞上風雪凄迷,苦寒的天氣引發了詞人對京師中家的思念,于是寫下了這首詞。“山一程,水一程”,寫出旅程的艱難曲折,遙遠漫長。這兩句運用反復的修辭方法,將“一程”二字重復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遠。換頭寫景,風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風狂雪驟的荒寒景象。“一更”又“一更”的重疊復沓,于聽風聽雪的感覺中推移著時間過程,時間感知于鄉情的空間阻隔而心煩意亂,怨夜太長。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