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大麥)怎樣抗旱?
農作物(大麥)怎樣抗旱?
另一種方法是蹲苗,即在作物苗期通過控制水分供給,使植物經受適當的干旱鍛煉,從而提高其抗旱性。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蹲苗后,其抗旱性和產量均有顯著提升。此外,通過“餓苗”處理,即插苗或移栽苗在陰涼處放置1至3天后再栽種,也能減少幼苗含水量,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旱能力。在營養元素調控方面,磷、鉀肥對作物抗旱性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小麥孕穗期以前施用磷肥,能加強有機磷化合物的合成,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原生質膠體的水分含量。鉀元素則能改善作物糖分代謝,增加原生質含水量,顯著提高抗旱力。合理施用氮肥也是提高抗旱力的關鍵,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水分平衡。此外,硼、銅等營養元素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導讀另一種方法是蹲苗,即在作物苗期通過控制水分供給,使植物經受適當的干旱鍛煉,從而提高其抗旱性。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蹲苗后,其抗旱性和產量均有顯著提升。此外,通過“餓苗”處理,即插苗或移栽苗在陰涼處放置1至3天后再栽種,也能減少幼苗含水量,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旱能力。在營養元素調控方面,磷、鉀肥對作物抗旱性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小麥孕穗期以前施用磷肥,能加強有機磷化合物的合成,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原生質膠體的水分含量。鉀元素則能改善作物糖分代謝,增加原生質含水量,顯著提高抗旱力。合理施用氮肥也是提高抗旱力的關鍵,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水分平衡。此外,硼、銅等營養元素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5893752.jpg)
在農業生產中,利用植物對干旱的反應特性,采取適當的技術措施,可以顯著提升作物的抗旱能力,增加產量。例如,通過抗旱鍛煉,可以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水分處理,使幼苗在早期階段經歷干旱鍛煉,從而改變其代謝作用,增強對干旱的適應性。具體方法包括:播種前用一定水分(如小麥風干重的40%,向日葵為60%)分三次拌入種子,每次加水后吸收一定時間,再風干到原有重量,重復三次后再播種。這種方法有助于植物在幼齡階段建立對干旱的適應機制。另一種方法是蹲苗,即在作物苗期通過控制水分供給,使植物經受適當的干旱鍛煉,從而提高其抗旱性。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蹲苗后,其抗旱性和產量均有顯著提升。此外,通過“餓苗”處理,即插苗或移栽苗在陰涼處放置1至3天后再栽種,也能減少幼苗含水量,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旱能力。在營養元素調控方面,磷、鉀肥對作物抗旱性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小麥孕穗期以前施用磷肥,能加強有機磷化合物的合成,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原生質膠體的水分含量。鉀元素則能改善作物糖分代謝,增加原生質含水量,顯著提高抗旱力。合理施用氮肥也是提高抗旱力的關鍵,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水分平衡。此外,硼、銅等營養元素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旱性。化學藥劑浸種是另一種有效方法。例如,用15%氯化鈣溶液浸種,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生長調節劑如矮壯素(CCC)處理作物,可以抑制地上部生長,減少蒸騰,有利于作物抗旱。此外,矮壯素在干旱條件下還能延緩核酸與蛋白質的分解,延遲作物衰老。選育抗旱、耐旱品種是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根本途徑。可以通過雜交、誘變等方法培育出適應干旱環境的新品種。這些新品種不僅能在干旱條件下生長良好,還能在惡劣環境中保持較高的產量。
農作物(大麥)怎樣抗旱?
另一種方法是蹲苗,即在作物苗期通過控制水分供給,使植物經受適當的干旱鍛煉,從而提高其抗旱性。小麥、玉米、蔬菜等作物蹲苗后,其抗旱性和產量均有顯著提升。此外,通過“餓苗”處理,即插苗或移栽苗在陰涼處放置1至3天后再栽種,也能減少幼苗含水量,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抗旱能力。在營養元素調控方面,磷、鉀肥對作物抗旱性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小麥孕穗期以前施用磷肥,能加強有機磷化合物的合成,促進蛋白質合成,提高原生質膠體的水分含量。鉀元素則能改善作物糖分代謝,增加原生質含水量,顯著提高抗旱力。合理施用氮肥也是提高抗旱力的關鍵,過多或不足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和水分平衡。此外,硼、銅等營養元素也有助于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