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復制的過程圖解
DNA復制的過程圖解
DNA復制的特點包括。1.半保留復制:在復制過程中,親代DNA的每一股鏈都作為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包含一股親代DNA鏈,這被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這一現象是在1958年由M.Meselson和F.Stahl完成的實驗中得到的證實。2.復制起始點:DNA復制需要在特定的位點起始,這些位點是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順序的片段,即復制起始點(復制子)。在原核生物中,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始點,而在真核生物中,有多個復制起始點。3.引物需求:DNA聚合酶需要一段具有3';端自由羥基(3';-OH)的RNA作為引物才能開始合成子代DNA鏈。在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大小通常為50至100個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約為10個核苷酸。
導讀DNA復制的特點包括。1.半保留復制:在復制過程中,親代DNA的每一股鏈都作為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包含一股親代DNA鏈,這被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這一現象是在1958年由M.Meselson和F.Stahl完成的實驗中得到的證實。2.復制起始點:DNA復制需要在特定的位點起始,這些位點是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順序的片段,即復制起始點(復制子)。在原核生物中,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始點,而在真核生物中,有多個復制起始點。3.引物需求:DNA聚合酶需要一段具有3';端自由羥基(3';-OH)的RNA作為引物才能開始合成子代DNA鏈。在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大小通常為50至100個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約為10個核苷酸。
DNA復制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引發、延伸和終止。在復制過程中,DNA的兩條鏈是反向平行的,解開后,一條鏈的5’至3’方向與另一條鏈的3’至5’方向相對。由于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都是從5’至3’方向合成DNA鏈,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何在兩條反向平行的鏈上同時進行復制。為了解釋這一現象,日本學者岡崎等人提出了半不連續復制模型。DNA復制的特點包括:1. 半保留復制:在復制過程中,親代DNA的每一股鏈都作為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包含一股親代DNA鏈,這被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這一現象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和F. Stahl完成的實驗中得到的證實。2. 復制起始點:DNA復制需要在特定的位點起始,這些位點是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順序的片段,即復制起始點(復制子)。在原核生物中,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始點,而在真核生物中,有多個復制起始點。3. 引物需求:DNA聚合酶需要一段具有3'端自由羥基(3'-OH)的RNA作為引物才能開始合成子代DNA鏈。在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大小通常為50至100個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約為10個核苷酸。4. 雙向復制:DNA復制從復制起始點向兩個方向進行。然而,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能發生單向復制。5. 半不連續復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至3'方向合成子代DNA鏈,因此兩條親代DNA鏈作為模板時,其子代鏈的合成方式是不同的。以3'至5'方向的親代DNA鏈為模板的子代鏈在合成時是基本上連續的,這條鏈被稱為領頭鏈(leading strand)。
DNA復制的過程圖解
DNA復制的特點包括。1.半保留復制:在復制過程中,親代DNA的每一股鏈都作為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包含一股親代DNA鏈,這被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這一現象是在1958年由M.Meselson和F.Stahl完成的實驗中得到的證實。2.復制起始點:DNA復制需要在特定的位點起始,這些位點是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順序的片段,即復制起始點(復制子)。在原核生物中,通常只有一個復制起始點,而在真核生物中,有多個復制起始點。3.引物需求:DNA聚合酶需要一段具有3';端自由羥基(3';-OH)的RNA作為引物才能開始合成子代DNA鏈。在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大小通常為50至100個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約為10個核苷酸。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