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0平方米,于1957年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亦為當時亞洲大陸上的首座。自成立以來,它憑借獨特的演示手段,吸引了無數觀眾,現已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北京天文館內設有A、B兩館,共有4個科普劇場。A館的天象廳是我國大陸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廳,內部設備先進,其中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和全球最清晰的全天域數字投影系統,能夠為400名觀眾呈現逼真的9,000余顆恒星圖像,8K分辨率的球幕影像更是實現了虛擬天象演示、三維宇宙空間模擬及數字節目播放等多項功能。B館于2004年底對外開放,內設宇宙劇場、4D劇場和3D劇場,以及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科普教育設施。其中,宇宙劇場擁有18米半徑的銀幕,可同時容納200名觀眾欣賞壯觀的立體天幕效果,這在我國大陸獨一無二。4D和3D劇場均配備了最先進的播放設備和特效設備,4D劇場不僅能呈現逼真的立體影像,還能根據節目情節產生噴水、噴風等特效,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體驗;3D劇場配備12米寬、9米高的銀幕及45度偏振立體眼鏡,以逼真的立體效果展示科普知識,寓教于樂。北京天文館不僅播放科普節目,還舉辦各類展覽、天文科普講座、天文夏(冬)令營等活動,其中,“星星是我的好朋友”、“天文館里過大年”等活動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品牌活動。通過天文知識展覽、組織中學生天文奧賽、出版和發行《天文愛好者》科普書刊,組織公眾觀測等眾多科普活動,北京天文館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知識,成為孩子們沒有圍墻的學校。200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宣布將第5900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北館星”,即北京天文館星,這標志著北京天文館在世界天文學界的地位得到認可,也激勵著它繼續完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古觀象臺作為明清兩代皇家天文臺,隸屬于北京天文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臺頂展出的八件古天文儀器為國家一級文物,堪稱中國天文國寶,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參觀。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