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全文翻譯鑒賞
《雙調·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全文翻譯鑒賞
注釋。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韻。一聲梧葉一聲秋: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一點芭蕉:是指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三更歸夢三更后: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三更已過。歸夢:夢歸故鄉。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余燼。嘆新豐孤館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馬周的故事。新豐:在陜西新豐鎮一帶。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傳奇《枕中記》故事,抒發作者的辛酸遭遇。二老:指年老的雙親。譯文。
導讀注釋。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韻。一聲梧葉一聲秋: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一點芭蕉:是指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三更歸夢三更后: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三更已過。歸夢:夢歸故鄉。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余燼。嘆新豐孤館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馬周的故事。新豐:在陜西新豐鎮一帶。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傳奇《枕中記》故事,抒發作者的辛酸遭遇。二老:指年老的雙親。譯文。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漏盡憂,都到心頭。注釋: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韻。一聲梧葉一聲秋: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一點芭蕉:是指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三更歸夢三更后: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三更已過。歸夢:夢歸故鄉。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余燼。嘆新豐孤館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馬周的故事。新豐:在陜西新豐鎮一帶。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傳奇《枕中記》故事,抒發作者的辛酸遭遇。二老:指年老的雙親。譯文:夜雨點點滴滴,淋在梧桐樹葉上,秋意難耐。雨點打在芭蕉上,增添了一份愁悶。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已過三更。燈花垂落,一盤殘棋還未收拾,可嘆我孤單地留滯在新豐的旅館里??吭谡磉叄甑慕洑v,遠在江南的雙親,都浮上心頭。賞析:「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首先渲染了傷感的情緒,「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總是和離愁別緒、客思、寂寥悲傷聯系在一起,全曲描寫在凄涼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單、臥聽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題,烘托出「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的蕭瑟落寞氛圍。作者運用了「梧桐」、「芭蕉」、「夜雨」等意象,表達了孤寂和愁思?!溉鼩w夢三更后」點明了詩人夜不能寐,愁腸百結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夢回,再難入眠。作者通過「三更」這個時間點,表達了夜晚的孤寂和思念?!嘎錈艋ㄆ逦词铡?,夜闌靜,燈花落盡,雨聲未停,滴滴猶如敲棋一般。此處作者運用了寂靜的夜晚,燈花落盡和雨聲的對比,突顯了內心的孤寂和無奈?!竾@新豐逆旅淹留?!埂短綐犯纷鳌竾@新豐孤館人留」。此句出返核亂自漢高祖劉邦的典故,新豐地屬今陜西臨潼縣東北,劉邦得天下后,將父親接到京中,而劉父思鄉之情很濃,于是將街道格局改成豐邑的樣子,并另建村鎮,并遷來豐邑的居民,所以叫新豐?!缎绿茣ゑR周傳》記載馬周未發跡時,曾旅居新豐,卻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豐表達羈旅客愁、備受冷落的情懷,而并不一定真的是旅居新豐。從這一句可以看出全曲的意旨。此曲寫旅人的離愁別緒,情景交融,言短意長。起三句鼎足對,妥帖自然,沒有一點做作的痕跡,見出作者的功力。中間段點出痛苦根源,由感而發,語淡味濃。各種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騷客早已描寫盡致,在作者筆端卻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故曛g經歷了多少事,而遠在江南的雙親卻總在為久客不歸的游子擔心。這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側面落筆的手法,不寫自己如何思念故鄉,思念親人,而以年邁雙親的憂思烘托出更加濃烈的親情。遂使此曲更加獨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頭」四字戛然而止,欲語還休,卻有引人遐思,蕩氣回腸之功。人總是在年華老去、潦倒他鄉、滄桑落寞時,才會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說盡了作者的無力與無成,文已盡而意有余。徐再思十年北上的經歷,由于資料缺失,已無法查找,只能從他的詩句中略窺一二。元代社會歧視南人和知識分子,「八娼九儒十丐」雖略有夸張,但也可以看出知識分子入仕之難。徐再思北上之行,無非為求仕而往。作為南宋遺民的亡國之恨,作為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無門,頗有「英雄失路」的感慨。這首作品貴在描寫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將人生的失落與親情相溶,字字未寫作者自己,寫物寓言,側面落筆,「以我觀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冈~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詞之變體,但比詞更貼近民間。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說過:「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楚之騷,漢之賦,六朝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元曲之美在于它更加渾樸自然、清新爽朗,「俗中透雅」、「雅中求俗」,它能以其特有的流行性在市井勾欄中廣為流傳,原因就在于它描寫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情感。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點是善用數字,開頭「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這三句,耐人尋味:連用幾個相同的數詞和量詞,音調錯落和諧,正好表現忐忑難安的心情;作者筆下,秋雨綿綿,桐葉聲聲,雨打芭蕉,愁滴心頭,羈旅路遙,思鄉情長,無限惆悵,無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間。曲中層層遞進,以最少的數詞卻能包涵著最大的容量,細膩真切地表達了羈旅惆悵、光陰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鄉而斷腸的情懷,可以說曲因數字而有生趣,數字因曲而靈動。這一點在「九分恩愛九分憂,兩處相思兩處愁,十年遷逗十年受。幾遍成幾遍休,半點事半點慚羞。三秋恨三秋感舊,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風流」([雙調]《水仙子·春情》)中表現得更加突出。多數學者認為數字的反復迭用,有斧鑿之嫌,好在《夜雨》一曲貴在真情實感的流露,而非一般的應景之作。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剐煸偎颊墙柚鷶底謱η锷拿鑼?,借景抒情、寓言寫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游子「旅思」之情。全曲語言樸實無華,自然流暢,而感情真摯動人。
《雙調·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全文翻譯鑒賞
注釋。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韻。一聲梧葉一聲秋:梧桐葉的落下,預示了秋天的到來。一點芭蕉:是指雨點打在芭蕉葉上。三更歸夢三更后:夜半三更夢見回到了故鄉,醒來時三更已過。歸夢:夢歸故鄉。燈花:油燈結成花形的余燼。嘆新豐孤館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馬周的故事。新豐:在陜西新豐鎮一帶。馬周年輕時,生活潦倒,外出時曾宿新豐旅舍,店主人見他貧窮,供應其他客商飯食,獨不招待他,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傳奇《枕中記》故事,抒發作者的辛酸遭遇。二老:指年老的雙親。譯文。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