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7681252.jpg)
request對象的兩個方法,getParameter()與getAttribute(),在表面上看似乎功能相似,都接受參數(shù)名稱作為輸入。但實質(zhì)上,它們服務于不同的需求。getParameter()主要用于獲取由HTML表單提交或URL查詢字符串傳遞的參數(shù)。例如,當用戶通過點擊鏈接訪問文章詳情頁面,并且URL中攜帶有文章ID(如:article.jsp?id=123),我們可以通過request.getParameter("id")來獲取這個ID,進而實現(xiàn)獲取特定文章的功能。getAttribute()則用于從請求對象中獲取屬性值,這里的屬性值通常是通過servlet上下文或請求對象的setAttribute()方法設置的。它可以用來存儲在處理請求過程中需要反復使用的數(shù)據(jù),比如用戶登錄狀態(tài)等。總而言之,當你需要從URL查詢字符串或表單提交中獲取參數(shù)時,應使用getParameter()。而對于需要存儲并反復使用的信息,getAttribute()則是更好的選擇。舉個更具體的例子,如果在用戶登錄后,我們希望在后續(xù)的請求中保持用戶的登錄狀態(tài),可以使用setAttribute("user", user)將用戶對象設置為請求屬性,然后在后續(xù)的請求中通過getAttribute("user")獲取用戶對象。這種方式不僅方便,還避免了頻繁的數(shù)據(jù)庫查詢,提高了應用程序的性能。因此,理解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對于編寫高效、可維護的Web應用程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