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因溝內有九個寨子而得名。這里匯聚了藍天、白云、雪山、森林,它們在瀑布、河流、灘涂上交織成一幅幅宛如從天而降的珍珠畫卷。篝火、烤羊、鍋莊和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展現了藏羌人的熱情與強悍。九寨溝被贊譽為五彩斑斕、絢麗奇絕的瑤池玉盆,原始古樸、神奇夢幻的人間仙境,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她以翠海、飛瀑、彩林、雪峰等無法盡覽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成為全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兩頂桂冠的圣地。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地處岷山山脈南段尕爾納峰北麓,是長江水系嘉陵江源頭一條支溝,海拔2000-4300米。九寨溝一年四季均可旅游,猶以秋季為最佳。這里不僅四季景色迷人,動植物資源也極為豐富。原始森林遍布,棲息著大熊貓等十多種稀有和珍貴野生動物。張家界,古稱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游區、國際度假區。張家界市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四季分明,有利于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九寨溝和張家界不僅自然景觀迷人,還有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在張家界市內,分布著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達70多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50%弱。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