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7945852.jpg)
在《游子吟》中,詩人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母愛的深刻感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這句詩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無數離家游子的心。《別老母》則描繪了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位慈母在寒風中佇立,眼神中滿是對子女的不舍與牽掛:“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這句詩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王安石的《十五》中寫道:“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表達了將母親帶上北上之路的無奈,以及對家人的深深思念。這種情感超越了時空,讓人感受到母愛的永恒。蔣士銓的《歲末到家》則以“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描繪了母子久別重逢的喜悅與不舍,這句詩讓人感受到家庭團聚的溫暖與幸福。《慈母愛》中,詩人寫道:“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通過描繪母親倚門遠望的場景,以及游子在外的艱辛,表達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墨萱圖》中,詩人寫道:“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通過描寫母親為了照顧孩子而徹夜難眠的情景,表達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韓愈的《誰氏子》則描繪了一個白頭老母在風雪中哭泣,挽斷衣袖不舍離去的場景:“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這句詩讓人感受到母愛的深沉與偉大。王建的《短歌行》中寫道:“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通過描寫社會對生兒育女的看法,表達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張謂的《代北州老翁答》則表達了對母愛的深深感激:“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這句詩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劉安的“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和《勸孝歌》中的“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等詩句,進一步強調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以及子女對母親養育之恩的深深感激。“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和“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則表達了母子之間深厚的情感紐帶,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感激之情。“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則表達了母親在孩子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母親的慈愛能夠驅散孩子心中的寒冷。“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則表達了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以及對父母慈愛的無限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