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和錫伯族有關系嗎?
滿族和錫伯族有關系嗎?
在元代,由于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會強制該地區的人加入蒙古人的軍隊,所以到了后金時代,錫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隨著后金的強大,后金將這部分錫伯人買回了女真部落。這說明在蒙古以前,錫伯人就是女真人。在蒙古時期錫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時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錫伯人通常通曉滿語和蒙古語。而后劃分的八旗——很多人對八旗制度存有誤解,認為是一個民族大雜燴的制度——但實際上八旗分為三種: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錫伯人是被劃做滿八旗中的。這說明當時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劃分的滿洲共同體中,錫伯人被看做滿人而不是單獨的錫伯族。從滿洲實錄的記載也可以看出,當時只存在sibe aiman(錫伯部),并沒有sibe uksura(錫伯族)。可以看出他們都屬于女真。
導讀在元代,由于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會強制該地區的人加入蒙古人的軍隊,所以到了后金時代,錫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隨著后金的強大,后金將這部分錫伯人買回了女真部落。這說明在蒙古以前,錫伯人就是女真人。在蒙古時期錫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時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錫伯人通常通曉滿語和蒙古語。而后劃分的八旗——很多人對八旗制度存有誤解,認為是一個民族大雜燴的制度——但實際上八旗分為三種: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錫伯人是被劃做滿八旗中的。這說明當時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劃分的滿洲共同體中,錫伯人被看做滿人而不是單獨的錫伯族。從滿洲實錄的記載也可以看出,當時只存在sibe aiman(錫伯部),并沒有sibe uksura(錫伯族)。可以看出他們都屬于女真。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7534652.jpg)
關于錫伯族和滿族的來源,一般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認為他們是鮮卑人的后代;第二種認為他們與滿人同屬女真人。對于鮮卑后代的說法,我不太熟悉,所以只講一下我知道的女真人的這種說法。在元代,由于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會強制該地區的人加入蒙古人的軍隊,所以到了后金時代,錫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隨著后金的強大,后金將這部分錫伯人買回了女真部落。這說明在蒙古以前,錫伯人就是女真人。在蒙古時期錫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時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錫伯人通常通曉滿語和蒙古語。而后劃分的八旗——很多人對八旗制度存有誤解,認為是一個民族大雜燴的制度——但實際上八旗分為三種: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錫伯人是被劃做滿八旗中的。這說明當時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劃分的滿洲共同體中,錫伯人被看做滿人而不是單獨的錫伯族。從滿洲實錄的記載也可以看出,當時只存在sibe aiman(錫伯部),并沒有sibe uksura(錫伯族)。可以看出他們都屬于女真。當然這只是從元以前說起,再往前是否能追述到鮮卑上我也不清楚,希望諸位錫伯兄弟海涵,我并無惡意。我想最起碼在清代,錫伯人與滿人是一個民族。他們說著滿語,也擁有著共同的文化習俗。現代的滿人丟棄了自己的文化與根本,而錫伯人將我們共同的文化語言很好的保留了,這一點現在的滿人應該覺得慚愧。之所以現在劃分成了不同的民族,主要是因為當年一部分人西遷到新疆,新中國劃分民族學習蘇聯又搞的很亂。在東北,很多家庭那個都有這樣的現象:哥哥的孩子省份正上寫著錫伯,而弟弟的孩子寫的卻是滿族~這也說明以前這兩個民族實際上是一個民族。錫伯族,現有人口近十九萬人。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區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和遼寧、吉林等省。新疆錫伯族人口為4萬余人(其中查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為2萬余人),遼寧沈陽約5萬人,其余主要分散居住在北方各省及全國各地。東北地區的錫伯族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民族語言、文字,淡化了自己的風俗習慣,而新疆查布查爾地區的錫伯燃消族,至今還完整地保留著自己的語言文字及濃厚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并經過與兄弟民族的長期交往,取長補短豐富了自己、發展了自己。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錫伯族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跟滿語很接近。錫伯族兼用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錫伯文是民國36年(1947年)在滿文基礎上改變而成的,一直沿用至今。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18世紀中葉,清朝政府從盛京(沈陽)等地征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這一年的農歷四月十八日,西遷新疆的錫伯人和留居東北的錫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錫伯族家廟——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話別。次日清晨,錫伯族官兵及其家屬,告別了家鄉的父老鄉親,踏上了西遷的漫漫征程。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艱苦跋涉,到達新疆的伊犁地區。現在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就是他們當年的駐地,那里的錫伯基孝人都是他們的子孫。遠古時代的神秘傳說:在錫伯族民間傳說中說,錫伯族先民——鮮卑,古時南遷時,在鮮卑山(今大興安嶺)中迷失了方向,被困在山里。后來,有一種神獸在前引路乃得出山,才來到南方大澤(呼倫貝爾草原)。這種獸,狀如虎而五爪,文如貍而色青,大如狗而迅走。錫伯族保留有供奉“鮮卑獸”(瑞獸)的習俗。將繪制的獸形圖案,掛在住室西或北墻上,久而久之就成為錫伯族標志性圖案。(一)滿族的起源雖然嚴格地說,滿族的歷史至今只有四百年左右。但滿族先世的歷史卻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從先秦時代的肅慎人。漢代至三國,滿族先世肅慎人又稱挹婁人。南北朝時,稱勿吉人。勿吉,為女真語“窩集”之音轉,乃是“森林”之意。隋唐時期,滿族先世又稱靺鞨。至宋遼時期稱女真,遼朝將女真分為兩部,開原(今遼寧開原)以南稱“熟女真”,開原以北稱“生女真”。12世紀初,生女真的完顏部崛起,其首領阿骨打統一女真一些部落后,于1115年稱帝,國號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12世紀中國北方蒙古族興起,建立了幅員遼闊的元朝,統一了中國。女真人從此置于元朝統治之下。元亡明興,女真人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努爾哈赤的祖先就屬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曾多次助明朝北征蒙古,因屢有戰功,建州衛指揮使阿哈出被明朝賜名李成善,其子釋家奴賜名李顯忠。永樂末年,釋家奴死,其子李滿住襲建州衛首領,1423年,李滿住率眾遷移到婆豬江(渾江)流域。至努而哈赤起兵時,女真各部被分裂為40多部。據《清太祖實錄》記載:“各部蜂起,皆稱王爭長,互相殘殺,甚至骨肉相殘,強凌弱,眾暴寡”。各部紛爭,仇殺無止。因此,統一女真各部不僅僅是女真社會經濟發展強烈要求,更是女真民族發展的強烈要求。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開始了民族統一大業,經過父子兩代人的努力,終于統一了女真各部,并吸收了我國北方其他一些民族,組成了滿族共同體,完成了從部落到國家的建設。1616年努爾哈赤肇建金國(史稱后金),定都盛京(今沈陽)。1635年皇太極下令廢除女真舊稱,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宣布放棄汗號改稱皇帝,改國號為大清。1644年其子福臨入主北京,開始了清朝統治中國的時代。
滿族和錫伯族有關系嗎?
在元代,由于蒙古人的政策,每征服一個地方就會強制該地區的人加入蒙古人的軍隊,所以到了后金時代,錫伯人是替蒙古人打仗的。之后隨著后金的強大,后金將這部分錫伯人買回了女真部落。這說明在蒙古以前,錫伯人就是女真人。在蒙古時期錫伯人被蒙古化,而后金時代又重新被女真化,所以錫伯人通常通曉滿語和蒙古語。而后劃分的八旗——很多人對八旗制度存有誤解,認為是一個民族大雜燴的制度——但實際上八旗分為三種: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錫伯人是被劃做滿八旗中的。這說明當時為了整合女真人而重新劃分的滿洲共同體中,錫伯人被看做滿人而不是單獨的錫伯族。從滿洲實錄的記載也可以看出,當時只存在sibe aiman(錫伯部),并沒有sibe uksura(錫伯族)。可以看出他們都屬于女真。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