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這個名字,雖然熟悉卻又有些陌生。《桃花源記》讓我認識了他,了解到了他內心的向往;《歸園田居》則讓我明白了他對官場的厭惡,以及對自然的熱愛,這說明他是一位清高、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詩人;《歸去來兮辭》則讓我領悟到了他遺世獨立、心胸曠達的樂觀精神。陶淵明帶給我的都是積極的影響,給我留下的印象總是那么正直和清高。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這充分體現了他的美好品質。然而,他又讓我感到,他的生活似乎不如人意,因為“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最終他只能“遂見用小邑”,去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而是外界因素驅使的結果。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類似的情況,那種心情該是多么的難過。陶淵明在歸隱田居后,寫下了許多以山水田園為題的詩作,他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每一首詩或詞,語言都讓人感到質樸、簡練。陶淵明的一生,用何種詞匯去描述,或許悲喜交加吧,這只有他本人能深刻體會到,而我們所能感受到的,是他留給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財富——文學。他的成功和喜悅,讓我們與他一同分享;他的失敗和悲傷,讓我們與他一同承擔;至于他一生中的遺憾,就讓后人來彌補吧?!坝械娜怂懒?,他卻活著”。我想,陶淵明也在其中吧!他的精神與作品,讓后人得以持續感受到他的生命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