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想要加入上合組織不是一天兩天,早在2016年就和埃及、馬爾代夫一起申請了對話伙伴國,被拒絕后2017年又申請了一次,再次被拒絕后結果今年索性直接申請了正式成員國的身份,由于目前上合組織主要是東亞和南亞的合作性組織,所以成為正式成員國的可能性并不大。?
上合組織是囊括北亞、東亞、中亞、南亞在內的重要政治經濟合作組織,目前有成員國8個、觀察員4個、對話伙伴6個。
成員國顧名思義,就是主要發起國和正式參與國,擁有正式成員身份。目前成員國為為:我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
觀察員國指的是可以參與組織會議了解信息,但發表意見僅代表本國,在上合組織內不具備任何效力,屬于有限參與者。目前觀察員國為:阿富汗、白俄羅斯、伊朗、蒙古
對話伙伴國指的是可以派遣低級別代表與會,不能參與正式討論,允許在非正式場合交流,也是屬于有限參與者,目前對話伙伴國為: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柬埔寨、尼泊爾、土耳其和斯里蘭卡。
之所以亞洲國家爭先恐后的要加入這個組織,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該組織不但鼓勵成員國在政治、經貿、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環保及其它領域的有效合作,而且還致力于維護和保障地區的和平、安全與穩定。
在目前特朗普“美國優先”的逆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格局已經呈現碎片化的趨勢,各個區域間組織只能加緊合作報團取暖,而作為沒有參加區域合作組織的小國來說,加入一個組織形成合力成為應對未來政治格局的最大需要。
雖然以色列是中東強國之一,但是在經濟合作領域上很少參與多邊的國際或區域性組織,直到2010年才是世界經合組織成員,而大多數的時候都是同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的雙邊關系為主。由于目前國際經濟形勢開始不景氣,而未來的兩大世界性市場都在上合組織當中,所以以色列未雨綢繆加入上合組織,最根本的原因是為了找到未來的經濟發展動力源與市場。
不過以色列想要加入上合組織,還是有兩個難點。
首先,以色列同西方交往過密。在以色列之前,美國和加拿大曾經提請過要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國,但遭到了無情的拒絕,拒絕的理由就是美國和加拿大的對外政策嚴重不符合標準,而這也代表了對部分西方國家的態度。以色列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在部分國際問題上追隨美國政策,所以在對外政策上是否能夠達到標準本身就是一個未知數。
其次,以色列存在復雜地緣矛盾問題。
以色列自身存在極其復雜的地緣政治矛盾,同巴勒斯坦有巴以沖突,同阿拉伯國家有教派沖突,同伊朗有地緣利益沖突,這些沖突至今并沒有平息。更何況以色列目前同觀察員國伊朗和對話伙伴國土耳其有著嚴重的矛盾,所以作為謀求地區和平穩定的上合組織來說,以色列的現狀很難達到標準。
從目前來看,以色列的關系最多是對話伙伴國,但這仍然需要正式會員國的一致同意,不過這并不容易,需要顧及地緣利益相關國土耳其與伊朗的關系,所以以色列短期內基本沒有成為正式會員國的可能性。